A.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B.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10.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1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防止“過”和“不及”。這在哲學上符合( 。
A.內因和外因關系的原理 B.度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的原理
C.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原理 D.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理
12.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以“科學預測學”的形式招搖過市。這屬于( 。
A.內容決定形式的表現(xiàn) B.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的表現(xiàn)
C.新內容采用舊形式的表現(xiàn) D.舊內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現(xiàn)
13.認識的客體是( )
A.主體實踐和認識的對象 B.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象 D.外部自然界
14.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關系是( 。
A.認識中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B.認識中“源”和“流”的關系
C.感性知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D.實踐和理論的關系
15.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jīng)過兩次飛躍,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二次飛躍的是( 。
A.深入實際,了解情況 B.認真思考,形成理論
C.精心安排,制定計劃 D.執(zhí)行計劃,付諸實踐
16.對待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這種態(tài)度的理論基礎是( 。
A.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C.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D.能動的反映是摹寫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17.在社會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