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17分)
17.從系統(tǒng)的角度來看,教學系統(tǒng)主要由教師、學生、_______和_______構成。
18.ISD的中文全稱是_______。
19.學習目標實例:“回憶氫氧化鈣的性質(zhì)和用途”屬于_______學習類型;學習目標實例:“設計和完成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氨水的性質(zhì)化學實驗”屬于_______學習類型。
20.目的分析有兩個基本步驟,第一步是按照將要發(fā)生的學習種類對目的進行分類;第二步是_______。
21.從屬技能的分析方法有多種,它們是_______、_______和綜合方法。
22.一個完整的目的描述應該包括學習者、_______、所學技能要運用的環(huán)境、_______。
23.使用下面的教學分析流圖,說明哪些技能(用編號)應該用來開發(fā)下面的測試題:
(1)入門技能測試:_______
(2)前測:_______
(3)后測:_______
24.一個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y)包括:_______、對教學中要包含的學習成分的描述、_______、為傳遞教學而做出的媒體選擇。
25.對于教學材料,一般有兩類修改,一類是_______,第二類是_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6.教學目標
27.后測
28.教學傳遞系統(tǒng)
29.形成性評價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教學目的確定的兩種方法有什么區(qū)別?
31.從屬技能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32.總結性評價的專家評價階段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3.表1是一個不完全的5個學習者的題目-目標分析表,使用這些原始數(shù)據(jù)作以下計算:
(1)每個學習者的得分和每個學習者的答對率
(2)每個學習者通過的目標數(shù)
(3)每道題做對的學習者人數(shù)
(4)每道題的做對率
(5)每個目標通過的學習者比例
表1題 目—目標分析表
目標 |
1 |
2 |
3 |
4 |
原始 分數(shù) |
答對 率 |
目標通過數(shù) |
目標通 過率 | ||||||||
題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S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3 |
|
|
|
√ |
√ |
√ |
|
|
|
√ |
√ |
|
|
|
|
|
S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對總數(shù) |
|
|
|
|
|
|
|
|
|
|
|
|
|
|
|
|
做對率 |
|
|
|
|
|
|
|
|
|
|
|
|
|
|
|
|
通過目標學習者率 |
|
|
|
|
|
|
|
|
|
|
|
|
|
|
|
|
注:√=答案正確,表格空白表示答案錯誤 |
六、論述題(本大題15分)
34.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模型由哪些部分組成?結合實例說明每個部分要做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