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非勞動收入的增加,將導致消費者
A.勞動供給減少,閑暇時間減少 B.勞動供給增多,閑暇時間減少
C.閑暇時間增多,勞動供給增多 D.閑暇時間增加,勞動供給減少
12.向后彎曲的勞動供給曲線表明
A.工資增加導致勞動供給增加
B.工資增加導致勞動供給減少
C.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
D.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及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的結合
13.各種消費信貸面臨的風險是不同的,信用卡貸款面臨的風險主要是
A.資產(chǎn)的流動性風險 B.利率風險
C.信用風險 D.其他風險
14.中國商業(yè)銀行開始開展個人貸款業(yè)務始于
A.20世紀80年代初期 B.20世紀80年代末期
C.20世紀90年代初期 D.20世紀90年代中期
15.以下屬無擔保貸款的是
A.住宅抵押貸款 B.汽車貸款
C.信用卡貸款 D.手機貸款
16.提出“持久收入假定”的經(jīng)濟學家是
A.薩伊 B.弗里德曼
C.羅斯托 D.杜生貝
17.以消費的“示范作用”作為主要內(nèi)容的消費函數(shù)理論是
A.絕對收入消費函數(shù) B.相對收入消費函數(shù)
C.持久收入消費函數(shù) D.生命周期理論
18.消費服務社會化程度提高的物質(zhì)基礎是
A.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B.社會服務行業(yè)的發(fā)展
C.社會服務行業(yè)價格水平的下降 D.消費者時間價值觀念的增強
19.早期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所采用的消費模式是
A.同步型消費模式 B.早熟型消費模式
C.滯后型消費模式 D.適度滯后型消費模式
20.下列屬于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是
A.減稅 B.減少財政支出
C.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 D.增稅
21.下列關于恩格爾定律的表述,正確的是
A.食品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B.食品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C.食品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的提高保持不變
D.食品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
22.世界銀行將食品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作為衡量各國消費水平的重要標準,
其中,小康的比重為
A.60%以上 B.60%~50%
C.50%~40% D.40%~20%
23.從全社會角度看,占主導地位的消費方式是
A.個人消費 B.家庭消費
C.公共消費 D.國家消費
24.我國正式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在
A.1994年10月 B.1993年10月
C.1992年10月 D.1991年10月
25.廣告宣傳對消費者產(chǎn)品品牌選擇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體現(xiàn)了消費決策的
A.可誘導性 B.分散性
C.風險性 D.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