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生藥學試題
課程代碼:10064
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人參的栽培品稱為
A.山參 B.園參
C.移山參 D.活性參
2.我國現(xiàn)知的最早本草著作是
A.《滇南本草》 B.《證類本草》
C.《新修本草》 D.《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3.下列生藥中若保存不當會出現(xiàn)“走油”現(xiàn)象的是
A.天冬 B.山楂
C.白芷 D.黃柏
4.山慈菇為川貝母的
A.正品 B.偽品
C.習用品 D.代用品
5.金銀花中品質(zhì)最佳的是
A.東銀花 B.密銀花
C.毫銀花 D.濟銀花
6.可見“玉欄、金井、菊花心”的生藥是
A.黃芩 B.黃芪
C.葛根 D.綿馬貫眾
7.下列符合生藥鑒定取樣原則的是
A.藥材總包件數(shù)在100件以下的,按10%取樣。
B.藥材總包件數(shù)超過1000件的,按5%取樣。
C.藥材總包件數(shù)不足10件的,逐件取樣。
D.貴重中藥不論件數(shù)多少均逐件取樣。
8.薄荷宜采用的干燥方法是
A.曬干法 B.烘干法
C.陰干法 D.真空冰凍干燥法
9.將地黃蒸至內(nèi)外全成黑色的炮制品稱為
A.鮮地黃 B.生地黃
C.熟地黃 D.地黃炭
10.折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的生藥是
A.陳皮 B.沉香
C.厚樸 D.杜仲
11.穿心蓮中內(nèi)酯類成分含量最高的部位在
A.葉 B.莖
C.花 D.根
12.鉤藤上生長的向下彎曲的“鉤”其實是
A.根的疣狀突起 B.氣根
C.不育花序梗 D.未發(fā)育枝節(jié)
13.丁香的入藥部位是
A.單花 B.花蕾
C.花序 D.花粉
14.三七來源于
A.傘形科 B.毛茛科
C.唇形科 D.五加科
15.血竭是植物麒麟竭的
A.油膠樹脂 B.果實滲出的樹脂
C.葉汁的濃縮物 D.葉上的蟲癭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16.大黃的新鮮粉末鑒別特征有
A.呈黃棕色 B.紫外光下顯濃棕色熒光
C.微量升華得黃色針狀結晶 D.結晶加氨水顯藍紫色
E.草酸鈣簇晶眾多
17.下列皮類生藥外形為板片狀的有
A.肉桂 B.牡丹皮
C.杜仲 D.黃柏
E.秦皮
18.藥用部位為果實的生藥有
A.山楂 B.砂仁
C.吳茱萸 D.苦杏仁
E.五味子
19.下列生藥來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有
A.莪術 B.麥冬
C.半夏 D.川貝母
E.石菖蒲
20.下列屬于菌類的生藥有
A.茯苓 B.豬苓
C.乳香 D.昆布
E.冬蟲夏草
21.銀杏葉的主要心血管活性成分為
A.生物堿類 B.環(huán)烯醚萜類
C.黃酮類 D.多糖類
E.內(nèi)酯類
22.下列關于半夏的敘述正確的有
A.塊莖呈圓錐形 B.質(zhì)堅實
C.富粉性 D.顯微鏡下可見草酸鈣針晶束
E.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23.“泥附子”的加工品有4種,白附片、黃附片、______和______。
24.中藥材因藥用部位的不同而采收時間各異,通常在侵填體形成的秋冬季宜采收的部位是______,在植物生長停止、花葉萎謝的休眠期宜采收的部位是______。
25.為保證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必須對生藥進行純度鑒定、______鑒定與______鑒定。
26.取馬錢子的胚乳切片,加濃硝酸后顯橙紅色,可鑒別______成分;加硫礬酸后顯藍紫色,可鑒別______成分。
27.樹脂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四類物質(zhì):樹脂酸類、樹脂醇類、______和______。
28.具有“通天眼”的生藥是______;具有“烏金衣”的生藥是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9.朱砂點
30.生藥鑒定
31.發(fā)汗
32.代用品
五、問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33.顯微鑒別生藥粉末時常用水合氯醛試液制片,簡述方法和目的。
34.簡述味連的主要性狀特征。
35.皮類生藥性狀鑒別時應注意觀察哪些特征?
36.請說明冬蟲夏草的來源、產(chǎn)地及采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