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播音與主持創(chuàng)作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7173
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語言功力對于堅持正確的創(chuàng)作道路有著______影響。
A.深刻的 B.久遠的
C.不同的 D.強烈的
2.“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句話的重音類型是
A.呼應性重音 B.強調性重音
C.轉折性重音 D.對比性重音
3.語言功力,更強調后天的學習與錘煉。我們把語言功力中的能力部分,分解為
A.五種 B.八種
C.四種 D.六種
4.在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中,邏輯感受是在符合思維規(guī)律的思維過程中由創(chuàng)作主體加以______獲得的。
A.再體驗 B.再感受
C.再聯(lián)想 D.再深化
5.承前啟后,就是語言層次轉換的內在語,它通過______顯示出來。
A.語氣 B.語句的不同銜接
C.對象感 D.情景再現(xiàn)
6.在駕馭文本,落實到有聲語言的過程中,對比推進率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是______的催動力,聲音形式的變化力。
A.感受 B.邏輯
C.語言色彩 D.語言流動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
判斷下列各題,在答題紙相應位置正確的涂“A”,錯誤的涂“B”。
7.任何停頓、連接都不應該是呆板的、生硬的,無論在停頓的位置上、時間上都沒有不變的公式。
8.只在有聲語言上下功夫,不用考慮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任何時候都無法進入正確的創(chuàng)作道路。
9.整體感受是感受的深化,同時也是各種具體感受的混合。
10.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主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新聞工作者。
11.莊重性,是指我們的語言有變化、有起伏而不脫離內容故弄玄虛。
12.非重點的部分、層次、段落里,也可能存在重點小層次、重點語句。
13.播音基調是指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或者是指播音時聲音的高低。
14.對象的設想,必須從量和質兩方面進行,量的方面是最根本的。
15.創(chuàng)作主體不僅感受到“景”,而且也感受到“情”,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這個過程就是情景再現(xiàn)。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16分)
16.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主體是“在媒體傳播中,以有聲語言(包括副語言)為主干或主線,出頭露面,______的人”。
17.“理解”指的是弄懂稿件的______,“感受”指的是體味稿件的______,二者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18.時代感,孕育著有聲語言的______趨向,顯示出有聲語言的______態(tài)勢。
19.備稿中的背景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歷史背景,二是寫作背景,三是______。
20.重點的發(fā)布,大體有兩種情況:______或______。
21.在整體感受中,當然要包括著對______、______兩方面的感受。
22.文本中的情景,經(jīng)過播音員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受眾產(chǎn)生某種情景的______,從中受到______。
23.播音的語氣,必須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一定的______,一方面是一定的______。
24.關于“聽”。當我們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首先是“______”,把聽到的話語“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5.話語樣式
26.內在語
27.狹義備稿
28.停連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29.社會功能的三個角度。
30.簡述突出重音的方法。
31.簡述情景再現(xiàn)、內在語、對象感三者之間的關系。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2.論述播音語言的特點。
33.請舉例說明語勢的五種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