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大眾傳播學試題
課程代碼:04869
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在傳播學中,L·費斯廷格的代表性理論是
A.象征互動論 B.鏡中自我理論
C.首屬團體理論 D.認識(知)不和諧理論
2.以下哪位學者主持了一系列以鼓舞士氣為宗旨的有關宣傳效果的心理實驗,研究軍內教育電影對提高士氣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A.拉斯韋爾 B.勒溫
C.霍夫蘭 D.拉扎斯菲爾德
3.1833年由美國人本杰明·戴伊創(chuàng)辦的哪份報紙,面向廣大平民百姓大量印行,售價僅為1個便士,是第一份便士報。
A.《紐約時報》 B.《紐約太陽報》
C.《今日美國》 D.《新聞報》
4.尼爾·波茲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他提出了什么媒介理論?
A.媒介偏倚論 B.媒介游戲論
C.媒介失控論 D.媒介環(huán)境論
5.1898年美國對西班牙宣戰(zhàn)的事件中,人們認為誰對挑起支持戰(zhàn)爭的公眾輿論功不可沒?
A.赫斯特 B.李普曼
C.克里爾 D.威爾斯
6.社會主義國家的媒介體制理論是建立在_______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是在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
A.馬克思主義 B.集權主義
C.自由主義 D.社會責任論
7.特點是“用一句話隨意記錄生活,用手機隨時隨地發(fā)”的網(wǎng)絡傳播新形式是
A.網(wǎng)絡社區(qū) B.SNS
C.維基 D.Twitter
8.“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與“全球化”概念的真正到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真正明確提出“全球化”概念的人是
A.拉斯韋爾 B.麥克盧漢
C.布熱津斯基 D.拉扎斯菲爾德
9.1979年1月28日,_______電視臺播出了新中國電視的第一個廣告。
A.北京 B.中央
C.上海 D.浙江
10.報紙期刊的采寫、編輯、印刷、發(fā)行,廣播電視的策劃、拍攝、編導、放送,遵循的就是周而復始的媒介_______規(guī)律。
A.生物鐘 B.生態(tài)位
C.適度性 D.食物鏈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11.以下哪些是雜志發(fā)展趨勢?
A.品牌化 B.全球化
C.數(shù)字化 D.女性化
E.集團化
12.以下哪些是麥克盧漢的著作?
A.《機器新娘》 B.《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C.《古登堡星漢璀璨》 D.《童年的消逝:家庭生活的社會史》
E.《傳播的偏向》
13.電子郵件的傳播特點有
A.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B.多樣化的傳播內容
C.快捷的傳播速度 D.低廉的傳播成本
E.異步的傳播過程(即非同時)
14.社會學家查爾斯·賴特在《大眾傳播:功能的探討》中,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以下哪些功能?
A.社會化功能 B.娛樂功能
C.環(huán)境監(jiān)視功能 D.解釋與規(guī)定
E.麻醉受眾神經(jīng)
15.國家和政府對大眾媒介的政治控制手段有以下哪幾種?
A.對媒介的活動進行法制管理 B.對媒介的活動進行道德管理
C.對媒介的活動進行行政管理 D.通過對信息源的控制來控制媒介
E.通過對讀者的控制來控制媒介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6.傳播學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
17.1989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蒂姆·伯納斯·李提出了_______的技術構想,并于1991年開發(fā)成功。
18.英尼斯認為媒介可分為兩類,一是_______的媒介,二是空間偏倚的媒介。
19.有一種媒介效果理論認為,受眾就像一個個的靶子,而媒介的信息就像發(fā)射中的子彈,受眾只要被子彈擊中,就會應聲倒地。這種媒介效果理論稱作_______。
20.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是_______,這一理論成為揭示新聞或信息傳播過程內在的控制機制的重要理論。
21.法蘭克福學派,是西方研究_______主義的派別形式。
22.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_______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
23.大眾媒介的內容完全_______,而不局限于少數(shù)人或特定群體,與人際傳播媒介的隱密性、組織傳播媒介的特定性等都有區(qū)別。
24.如果其中任何一項因素的性質或含量“過”或“不及”,超出大眾媒介的生態(tài)耐力的界限之外,違反了_______規(guī)律,就會對它的生存與發(fā)展構成致命的損害。
25.通常人們認為他人更容易受到媒介的影響而被說服,而自己則很難被說服,這被稱為_______效果。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鏡中自我”
27.調頻廣播
28.熱媒介
29.人內傳播
30.哈欽斯委員會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1.印刷媒介出現(xiàn)的意義是什么?
32.簡述戈夫曼的“擬劇論”。
33.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媒介發(fā)展有什么意義?
34.Web3.0的特點是什么?
35.科林·斯巴克斯認為充分型全球化理論具備哪些要素?
六、論述題(本大題15分)
36.結合實例論述提高媒介說服效果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