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
課程代碼:0032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個時期某一階層或某一行業(yè)的人群對文化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稱作( )
A.文化思潮 B.文化傳統(tǒng)
C.文化觀念 D.文化現(xiàn)象
2.中國廣大的東部地區(qū)處在季風氣候區(qū)內(nèi),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顯的季節(jié)性,故其災害性氣候也不少,旱災特重,其次是( )
A.地質(zhì)災害等 B.沙塵暴災害等
C.洪澇災害等 D.風災等
3.從氣候變遷的角度講,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國氣候進入( )
A.第一個溫暖期 B.第二個溫暖期
C.第三個溫暖期 D.第四個溫暖期
4.分裂與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兩大現(xiàn)象,其占主導傾向的追求是( )
A.和睦 B.團結
C.和平 D.統(tǒng)一
5.舊石器時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當時還沒有( )
A.原始采集業(yè) B.原始捕撈業(yè)
C.原始狩獵業(yè) D.農(nóng)業(yè)
6.中國“家天下”的歷史開始于( )
A.三皇時代 B.五帝時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更像學者、牧師,而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更像( )
A.教師 B.官吏
C.說客 D.辯士
8.中國歷史上,南方的水稻生產(chǎn)上升至高居糧食作物產(chǎn)量的全國第一位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運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
A.出入相補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國剩余定理 D.秦王暗點兵
10.我國古代醫(yī)學診斷技術“四診”指望、聞、問和( )
A.查 B.驗
C.測 D.切
11.我國的造紙術傳入歐洲是在( )
A.公元6世紀 B.公元8世紀
C.公元l2世紀 D.公元16世紀
12.中國古代,開創(chuàng)考選官員的制度,而且確立了儒家思想在選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
A.周代 B.漢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特色,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原則與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相結合,使得中國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是( )
A.選舉政治 B.世襲政治
C.倫理政治 D.文官政治
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現(xiàn)于( )
A.五帝時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時期
15.君主專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是( )
A.宗族祭祀與祖先崇拜 B.軍事征伐與發(fā)展農(nóng)業(yè)
C.祖先崇拜與發(fā)展農(nóng)業(yè) D.宗族祭祀與軍事征伐
16.中國素稱“禮義之邦”,把禮的重要作用說成是“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經(jīng)典是( )
A.《左傳》 B.《周禮》
C.《論語》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運用類比思維最多的是( )
A.《周禮》 B.《莊子》
C.《周易》 D.《詩經(jīng)》
l8.下列觀念中,造成中國文化中追求和諧社會的理想主義傾向的觀念是( )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義輕利 D.文以載道
19.倡導道教于鶴鳴山(今四川崇慶境內(nèi)),因入道須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這位“天師”是( )
A.張道陵 B.張角
C.張魯 D.張衡
20.唐代有一位詩人貶謫江州后,寄情山水詩酒之間,繼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許。這位詩人是( )
A.王維 B.柳宗元
C.杜牧 D.自居易
21.在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不管是哪個歷史時期,也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各個階層所公認的最普遍的道德標準是( )
A.仁 B.義
C.禮 D.智
22.中國境內(nèi)的語言可歸屬于( )
A.三大語系 B.四大語系
C.五大語系 D.六大語系
2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經(jīng)書的方式對經(jīng)典語言文字進行規(guī)范的偉大工程是( )
A.白虎觀會議 B.熹平石經(jīng)
C.三體石經(jīng) D.五經(jīng)文字
24.認為文化的發(fā)展須一方面接納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學者是( )
A.陳獨秀 B.胡適
C.陳寅恪 D.錢穆
25.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除《三國演義》、《兩游記》、《水滸傳》之外,另外一部是( )
A.《金瓶梅》 B.《紅樓夢》
C.《聊齋志異》 D.《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