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試題
課程代碼:0045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站在唯理論立場上企圖使經驗論與唯理論結合,把世界統(tǒng)一在思維基礎上的學者是
( 。
A.培根 B.笛卡兒 C.康德 D.黑格爾
2.題錄、書目、索引、題要和文摘等屬于( )
A.一次文獻 B.二次文獻
C.三次文獻 D.四次文獻
3.根據合理樣本容量的分析,并結合長期教育研究的實踐經驗,除少數情況,調查研究的樣本容量不能少于( )
A.50 B.100 C.150 D.200
4.在歷史研究中,通過廣征博考精確了解古籍原意的方法是( 。
A.輯佚 B.? C.訓詁 D.評鑒
5.如果按研究目的劃分,教育科學研究一般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fā)展性研究、比較與評價研究以及( )
A.歷史研究 B.描述研究
C.實驗研究 D.預測研究
6.在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從中選擇某個調查對象進行深入調查和描述的教育調查類型是( )
A.抽樣調查 B.個案調查
C.訪談調查 D.測量調查
7.歷史上最早進行專門教育調查的學者是( 。
A.恩格斯 B.費舍
C.賴斯 D.肯德爾
8.反映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聯(lián)系真實程度的是( 。
A.外在效度 B.內在效度
C.生態(tài)效度 D.總體效度
9.教育實驗研究首先是一種( 。
A.科學的教育活動 B.特殊的實驗活動
C.特殊的教育活動 D.科學的實驗活動
10.基于標準正態(tài)分布進行的檢驗是( )
A.Z檢驗 B.t檢驗
C.F檢驗 D.χ2檢驗
11.最為常用的差異量數是( 。
A.全距和平均差 B.全距和四分差
C.平均差和四分差 D.標準差和方差
12.教育科學理論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現為( 。
A.學術論文 B.實驗報告
C.教育調查報告 D.教育經驗總結
13.教育實驗研究報告的主要部分是研究的( 。
A.結果 B.方法
C.討論 D.目的
14.判定定性研究的內在信度主要借助于研究的( )
A.特殊性 B.準確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
15.定性分析中的內部效度可分四類,其中一類“指研究者了解、理解和再現被研究者對事物所賦予的意義的真實程度”,它是( 。
A.評價型效度 B.理論型效度
C.描述型效度 D.解釋型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