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自考 >> 上海 >> 政策大綱 >> 文章內(nèi)容

排行熱點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自考土木工程(本)房屋建筑學考試大綱

來源: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2019年5月20日]  【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081001)

  房屋建筑學(02394)

  自學考試大綱

  同濟大學自學考試辦公室編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組編

  2019年版

  Ⅰ、課程性質(zhì)及其設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課程的性質(zhì)與設置的目的

  房屋建筑學是一門土木工程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研究建筑空間的組合與建筑構造的理論和方法,是一門內(nèi)容廣泛的綜合性建筑課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使與建筑設計相關的土木工程專業(yè)能比較全面的了解、熟悉建筑設計與建筑構造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知識,應能進行一般民用建筑的建筑設計。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系統(tǒng)學習房屋建筑學課程,使學生對建筑設計所涉及的各類民用和工業(yè)建筑的使用功能、工程技術、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及環(huán)境規(guī)劃等內(nèi)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設計;建筑造型藝術以及建筑的建造技術等設計內(nèi)容。通過一段時間的工程實踐,完成一般民用建筑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能讀懂建筑施工圖,正確理解設計意圖去進行建筑施工和工程管理。

  三、與相關課程的聯(lián)系

  房屋建筑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段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應具備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工程測量和建筑力學等方面的知識,與本課程有關的其他專業(yè)課有鋼筋混凝土及砌體結構、鋼結構、土力學及地基基礎以及建筑施工等課程。

  與結構課程的關系是本課程只涉及承重結構類型和與建筑設計有關的結構構造,而不去研究結構設計原理與計算。

  與土力學及地基基礎的關系是本課程只介紹與建筑設計有關的基礎類型,著重于地下室的構造處理,而不進行地基基礎的設計。

  與建筑施工課程的關系是本課程只講述與建筑構造有關的施工要求和施工過程,而不介紹具體的施工方法。

 、、課程內(nèi)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篇 概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篇通過建筑設計的內(nèi)容、建筑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建筑設計程序等介紹,了解和研究建筑設計的思路和過程、建筑物的構成和細部構造以及它們與其他相關專業(yè),特別是與結構專業(yè)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二、課程內(nèi)容

  第一章 房屋建筑學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一)建筑設計的內(nèi)容

  對建筑空間的研究以及對構成建筑空間的建筑物實體的研究。

  (二)建筑物的分類及主要組成部分

  建筑物通?煞譃樯a(chǎn)性建筑和民用建筑兩大類,而民用建筑又可以劃分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物通常由樓地層、墻或柱、基礎、樓電梯、屋蓋、門窗等幾部分組成。

  (三)建筑物的構成系統(tǒng)分析

  介紹建筑物的結構支承系統(tǒng)和圍護、分隔系統(tǒng)以及與建筑物的主體結構相關的其他系統(tǒng)(設備系統(tǒng))。討論這些子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章 建筑設計的程序及要求

  (一)建筑設計的程序

  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二)建筑設計的要求和依據(jù)

  建筑設計應滿足的五項基本原則。

  三、考核知識點

  (一)建筑物的分類及主要組成部分

  (二)建筑物的構成系統(tǒng)

  (三)建筑設計的程序

  (四)建筑設計的要求和依據(jù)

  四、考核要求

  (一)建筑物的分類及主要組成部分

  1、識記:生產(chǎn)性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2、領會:建筑物分類的含義

  3、簡單應用:建筑物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

  (二)建筑物的構成系統(tǒng)

  1、領會:三大子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特征及相關關系

  2、簡單應用:結構支承系統(tǒng)、圍護與分隔系統(tǒng)

  (三)建筑設計的程序

  1、識記:設計招投標、設計資質(zhì)、設計資格

  2、領會: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

  3、簡單應用:施工圖設計的深度要求

  (四)建筑設計的要求和依據(jù)

  1、領會:功能要求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

  2、簡單應用:建筑設計應滿足的五項基本原則

  第二篇 建筑空間構成及組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篇具體介紹建筑空間構成的基本原理以及空間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要求初步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的平面、剖面和立面設計。

  二、課程內(nèi)容

  第一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組合設計

  (一)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

  主要使用部分和輔助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

  (二)建筑物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

  走道、門廳、過廳、樓梯和電梯部分的平面設計。

  (三)建筑平面的組合設計

  功能分區(qū)、使用順序、交通路線組織和平面組合的幾種方式。

  第二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確定和剖面設計

  (一)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確定

  使用高度、結構高度和有關設備所占用高度的總和。

  (二)建筑物層數(shù)和總高度的確定

  建筑物總高度及其工程等級的劃分。

  (三)建筑剖面的組合方式和空間的利用

  介紹二種剖面的組合方式、建筑空間的有效利用。

  第三章 建筑物體型組合和立面設計

  (一)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的要求

  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應滿足的幾方面要求。

  (二)建筑體型的組合

  常用建筑體型的組合的幾種方式。

  (三)建筑立面的設計

  建筑立面的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建筑在總平面圖中的位置

  (一)總平面設計的基本方法和過程

  介紹總平面設計可遵循的基本法則和原理。

  (二)建筑物與用地紅線的關系

  退界要求、高度限制和開口要求。

  (三)建筑物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

  建筑物與周邊物質(zhì)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

  (四)建筑物與基地高程的關系

  建筑物與等高線、室內(nèi)外高差的關系。

  三、考核知識點

  (一)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

  (二)建筑物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

  (三)建筑平面的組合設計

  (四)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確定

  (五)建筑物層數(shù)和總高度的確定

  (六)建筑剖面的組合方式和空間的利用

  (七)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

  (八)建筑在總平面圖中的位置

  四、考核要求

  (一)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

  1、領會:單個房間面積計算

  2、簡單應用:使用房間的設計(房間面積、形狀和尺寸的確定,房間門窗的布置,房間設計與建筑結構類型的關系);輔助房間的設計(廁所、浴室、廚房、盥洗室等)。

  (二)建筑物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

  1、識記:門廳和過廳

  2、領會:走道長度對消防疏散的影響

  3、簡單應用:樓(電)梯的平面布置

  (三)建筑平面的組合設計

  1、識記:功能分析、功能組合

  2、簡單應用:串連式組合、并聯(lián)式組合

  3、綜合應用:混合式組合

  (四)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確定

  1、識記:標高系統(tǒng)、建筑標高、結構標高

  2、領會:房間凈高的組成部分

  3、簡單應用:房間凈高與層高的關系

  (五)建筑物層數(shù)和總高度的確定

  1、識記:高層建筑的定義

  2、領會:確定建筑物層數(shù)和總高度的因素

  (六)建筑剖面的組合方式和空間的利用

  1、識記:分層式組合、分段式組合

  2、領會:建筑空間的有效利用

  (七)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

  1、識記:對稱式布局、不對稱的布局

  2、領會:對建筑物進行體型和立面設計的基本要求

  3、簡單應用:立面設計常用的方法

  (八)建筑在總平面圖中的位置

  1、識記:用地紅線

  2、領會:建筑物對用地紅線的退界要求、室內(nèi)外高差的確定

  3、簡單應用:建筑物與周邊物質(zhì)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

  第三篇 常用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篇將就不同的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及其原理作一個基本的介紹,熟悉三種常用結構體系的特點及其使用范圍,重點掌握砌體和框架承重結構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二、課程內(nèi)容

  第一章 墻體承重結構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一)砌體墻承重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砌體墻承重體系的三種承重方案。

  (二)鋼筋混凝土墻承重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預制裝配式、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墻承重體系的特點。

  第二章 骨架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一)框架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框架體系的特點、三種不同的承重方式。

  (二)框剪、框筒等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常用的結構體系。

  (三)板柱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預制裝配式、現(xiàn)澆整體式施工工藝。

  (四)單層剛架、拱及排架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其他骨架結構體系的特點

  第三章 空間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一)常用的空間結構體系

  薄殼、網(wǎng)架、懸索、膜以及它們的混合形式。

  (二)空間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發(fā)揮材料性能、減少結構自重、增加覆蓋面積、改善建筑形態(tài)。

  三、考核知識點

  (一)砌體墻承重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二)鋼筋混凝土墻承重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三)框架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四)框剪、框筒及板柱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五)其他骨架結構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六)空間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四、考核要求

  (一)砌體墻承重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1、識記:橫墻承重方案、縱墻承重方案、縱橫墻混合承重方案

  2、領會:縱橫墻混合承重方案的特點

  3、簡單應用:低層或多層居住建筑的結構選型

  (二)鋼筋混凝土墻承重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1、識記:剪力墻、橫墻承重方案

  2、領會:預制裝配式、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墻的特點

  (三)框架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1、領會:框架體系的特點

  2、簡單應用:橫向框架承重方案、縱向框架承重方案

  3、綜合應用:縱橫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四)框剪、框筒、板柱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1、領會:框剪、框筒等體系的特點

  2、簡單應用:高層、超高層建筑常用的結構體系

  (五)其他骨架結構體系的特點及其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1、識記:單層剛架、拱結構、排架結構

  2、領會:框架結構與排架結構的區(qū)別

  3、簡單應用:單層工業(yè)廠房所選用的結構體系

  (六)空間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1、識記:薄殼、網(wǎng)架、懸索、膜結構

  2、領會:空間結構體系所適用的建筑類型

  第四篇 建筑構造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建筑構造涉及的內(nèi)容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經(jīng)濟等多個方面,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通過本篇的學習,要求熟悉建筑物各組成部分的構造,重點是墻體、屋面、樓梯等部分,為了更好地掌握這些構造內(nèi)容,自學者應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設計練習(墻身剖面構造設計、樓梯構造設計、屋頂構造設計)。

  二、課程內(nèi)容

  第一章 建筑構造綜述

  (一)建筑構造的研究對象

  作為建筑物的維護、分隔系統(tǒng)、它們相互間構成關系和連接方式。

  (二)研究建筑構造的基本方法

  從關注造成建筑物變形的因素、關注自然環(huán)境與人工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關注新材料新工藝的發(fā)展等三方面進行研究。

  (三)建筑構造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

  建筑構造設計應遵循的幾項基本原則。

  (四)建筑構造詳圖的表達方式

  詳圖與詳圖索引、構造層次與文字標注。

  第二章 樓地層、屋蓋及陽臺、雨篷的基本構造

  (一)樓地層的基本構造

  樓層的基本形式、鋼筋混凝土樓層的施工工藝及細部構造、地層的基本形式。

  (二)屋蓋系統(tǒng)的基本構造

  平面結構的坡屋頂和平屋頂、空間結構的曲面屋頂?shù)幕緲嬙臁?/P>

  (三)陽臺、雨篷等部件的基本構造

  懸挑的與懸掛的陽臺、雨篷、遮陽的基本構造。

  第三章 墻體的基本構造

  (一)墻體概述

  墻體按所處位置、結構受力情況、建造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墻體設計要求。

  (二)砌體墻的基本構造

  常用砌體材料及規(guī)格、混合結構建筑的抗震措施(高度限定、設置圈梁和構造柱)、砌體墻的其他構造(過梁、窗臺、勒腳部分的防潮處理)。

  (三)輕質(zhì)內(nèi)隔墻、隔斷的基本構造

  隔墻、隔斷的特點及分類(立筋類、條板類和活動隔墻)。

  (四)非承重外墻板及幕墻的基本構造

  常用非承重外墻板的類型、幕墻構造。

  第四章 墻及樓地面面層

  (一)粉刷類面層

  粉刷類面層常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藝。

  (二)粘貼類面層

  粘貼類面層常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藝。

  (三)釘掛類面層

  釘掛類面層常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藝。

  (四)裱糊類面層

  裱糊類面層常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藝。

  第五章 基礎

  (一)基礎的作用及其與地基的關系

  基礎的作用、天然地基與人工地基。

  (二)基礎的埋置深度

  基礎的埋置深度的定義、基礎的分類。

  (三)基礎的類型

  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點分類、按基礎的構造形式分類。

  第六章 樓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設施

  (一)樓梯的組成

  樓梯的三個組成部分、組成形式及常用坡度。

  (二)樓梯的結構形式

  板式樓梯、梁板式樓梯、挑板樓梯、懸掛樓梯、螺旋樓梯。

  (三)樓梯常用施工工藝

  整體現(xiàn)澆式與預制裝配式樓梯、面層處理、扶手欄桿構造。

  (四)樓梯設計概要

  樓梯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一般步驟。

  (五)臺階和坡道構造

  實鋪式與架空式臺階、坡道坡度的確定。

  (六)電梯和自動扶梯

  電梯井道、電梯門、電梯機房與自動扶梯。

  第七章 門和窗

  (一)門窗概述

  門窗的作用與功能要求、常用的門窗材料。

  (二)門窗的組成

  門窗框、門窗扇和門窗五金。

  (三)門窗開啟方式及門窗開啟線

  各五種以上門窗開啟方式。

  (四)門窗的安裝

  立樘法、塞樘法及縫隙處理。

  (五)門窗的防水構造及熱工性能控制

  空腔原理的應用、加強門窗縫排水、加強蓋縫處理以及用柔性材料堵塞。

  (六)特殊門窗的構造

  防火門窗、隔聲門窗、防射線門窗的構造。

  第八章 建筑防水構造

  (一)建筑防水構造綜述

  建筑防水構造設計的基本原則:有效控制建筑物的變形;對有可能積水的部位,采取疏導措施;對防水的關鍵部位,采取構造措施。

  (二)建筑屋面防水構造

  屋面的常用坡度、平屋頂防水的三種方案、坡屋頂?shù)姆浪畼嬙臁?/P>

  (三)建筑外墻防水構造

  外墻板板縫及復合型外墻板的防水構造。

  (四)建筑地下室防水構造

  地下室常用的三種(卷材、砂漿、涂料)材料防水構造。

  (五)建筑室內(nèi)防水構造

  樓面及淋水墻面的防水處理。

  第九章 建筑保溫、隔熱構造

  保證室內(nèi)正常的熱環(huán)境,同時考慮建筑節(jié)能。

  (一)建筑熱工構造原理綜述

  熱量流失的三種方式及對應措施、水汽對建筑熱工性能的影響。

  (二)建筑外圍護結構保溫構造

  建筑屋面、外墻面、外門窗及地面保溫構造。

  (三)建筑外圍護結構隔熱構造(屋面、外墻面、外門窗)

  第十章 建筑變形縫構造

  (一)變形縫設置的要求

  三種變形縫的比較及各自的設置要求。

  (二)設變形縫處建筑的結構布置

  雙墻雙柱、退距懸挑或選用一段簡支的水平構件作過渡處理。

  (三)變形縫蓋縫構造

  第十一章 建筑工業(yè)化

  (一)建筑工業(yè)化概述

  專用體系與通用體系的特征及二者的區(qū)別。

  (二)預制裝配式建筑

  板材、盒子、鋼筋混凝土骨架裝配式建筑。

  (三)裝配整體式建筑

  裝配整體式框架、剪力墻及框-剪結構。

  (四)輕鋼裝配式建筑、配套設備的工業(yè)化

  (五)模數(shù)制度及模數(shù)尺寸協(xié)調(diào)

  模數(shù)制度的意義、基本模數(shù)及模數(shù)尺寸協(xié)調(diào)。

  三、考核知識點

  (一)建筑構造的研究對象及其研究方法

  (二)樓地層、屋蓋及陽臺、雨篷的基本構造

  (三)墻體的基本構造

  (四)墻及樓地面面層

  (五)基礎與地基

  (六)樓梯的組成及樓梯設計的要求

  (七)門、窗構造

  (八)建筑防水構造

  (九)建筑保溫、隔熱構造

  (十)建筑變形縫構造及建筑工業(yè)化

  四、考核要求

  (一)建筑構造的研究對象及其研究方法

  1、識記:建筑構造的研究對象、特點

  2、領會:造成建筑物變形的因素、自然環(huán)境與人工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關注新材料新工藝的發(fā)展、建筑構造設計的六項基本原則

  3、簡單應用: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原則、詳圖索引與詳圖符號

  4、綜合應用:掌握構造詳圖的表達方式

  (二)樓地層、屋蓋及陽臺、雨篷的基本構造

  1、識記:樓層的基本形式(板式、梁板式、無梁樓蓋)、房屋蓋的形式(坡屋頂、平屋頂、曲面屋頂)、坡屋頂?shù)亩x

  2、領會:單向板與雙向板的概念和區(qū)別;鋼筋混凝土樓層的施工工藝(現(xiàn)澆整體式、預制裝配式、裝配整體式);地層的組成(基層、墊層、面層);地面的構造形式(實鋪式、架空式)

  3、簡單應用:預制裝配式樓板的特點和細部構造(實心板、槽形板、空心板)、

  裝配整體式樓板的特點(疊合樓板、壓型鋼板組合樓板)

  4、綜合應用:懸挑的與懸掛的陽臺、雨篷、遮陽的基本構造;坡屋頂?shù)某兄亟Y構;梁板式樓層的構造

  (三)墻體的基本構造

  1、識記:承重墻、非承重墻、填充墻、圈梁與過梁、幕墻使用的膠粘和密封材料

  2、領會:墻體的分類、常用砌筑砂漿的種類與性能、防火墻構造、幕墻玻璃的選擇

  3、簡單應用:墻體的設計要求、過梁的形式、過梁支承在磚墻上的最小長度、明溝與散水構造做法、幕墻的分類(有框式、點式、全玻式)

  4、綜合應用:構造柱的設置構造要求、砌體墻混合結構建筑的抗震措施、防潮層構造(三種常見做法)、立筋類隔墻的基本構造(如輕鋼龍骨紙面石膏板隔墻)

  (四)墻及樓地面面層

  1、識記:引條線、水泥砂漿護角、面層的作用

  2、領會:按施工工藝分類(粉刷類、粘貼類、釘掛類、裱糊類)、天然石材的分類;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

  3、簡單應用:架空地板構造、吊頂構造、粉刷類面層的常用材料及其對應場合、不同部位抹灰層厚度控制

  (五)基礎與地基

  1、識記:剛性基礎、非剛性基礎、剛性角

  2、領會:確定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的方法

  3、簡單應用:幾種常見的基礎構造形式、基礎與上部建筑結構的關系

  (六)樓梯的組成及樓梯設計的要求

  1、識記:樓梯的組成部分、樓梯的形式、電梯的分類與組成

  2、領會:樓梯踏步最小寬度和最大高度、樓梯設計的有關規(guī)定和一般步驟

  3、簡單應用:樓梯踏步面層處理、樓梯有關尺寸(梯寬、坡度、凈空高度、欄桿扶手高度、梯段尺寸)的確定、各類鋼筋混凝土樓梯構造、室外臺階與坡道構造

  4、綜合應用:樓梯設計要點及細部構造、樓梯間的平面和剖面設計

  (七)門、窗構造

  1、識記:門窗的組成、開啟方式和開啟線、特殊門窗的類別

  2、領會:門窗的作用及功能要求、門窗框的安裝方式

  3、簡單應用:各種門窗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門窗的防水構造、各掌握五種以上門窗的開啟方式

  (八)建筑防水構造

  1、識記:構造防水、材料防水、結構找坡、材料找坡

  2、領會:屋面的常用坡度;建筑防水的部位

  3、簡單應用:坡屋面防水構造(傳統(tǒng)坡屋面、現(xiàn)代建筑坡屋面);樓面防水、淋水墻面防水、外墻防水構造;地下室材料防水構造(卷材、砂漿、涂料防水)

  4、綜合應用:平屋面防水構造(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復合防水方案)

  (九)建筑保溫、隔熱構造

  1、識記:“倒鋪屋面”、隔蒸汽層、保溫材料的定義

  2、領會:建筑熱工構造基本知識

  3、簡單應用:屋面保溫層的設置部位、外墻保溫層的設置部位、門窗保溫和地面保溫構造、平屋面幾種常用的隔熱方式(掌握架設通風隔熱層構造原理和做法)

  4、綜合應用:平屋頂防水、保溫與隔熱構造層次及材料

  (十)建筑變形縫構造及建筑工業(yè)化

  1、識記: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建筑工業(yè)化

  2、領會:三種變形縫的比較及各自的設置要求、建筑工業(yè)化體系(專用體系、通用體系)

  3、簡單應用:房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考慮因素、變形縫蓋縫構造

  4、綜合應用:預應制裝配式建筑主體結構形式(板材裝配式、框架裝配式、盒子裝配式等)

  第五篇 工業(yè)建筑設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篇學習內(nèi)容僅包括單層工業(yè)建筑設計(第三章),了解單層廠房的結構類型與構件組成,熟悉平面設計中平面與總平面關系、平面與生產(chǎn)工藝的關系、平面與起重運輸設備的關系,柱網(wǎng)選擇(確定柱距和跨度應考慮的因素,擴大柱距的優(yōu)越性及其方案),行政管理用房及生活間的設置,剖面高度的確定等,重點掌握單層工業(yè)廠房的定位軸線布置。

  二、課程內(nèi)容

  (一)單層工業(yè)建筑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與生產(chǎn)工藝的關系、平面設計與起重運輸設備的關系、柱網(wǎng)選擇、行政管理用房及生活間的設置。

  (二)單層工業(yè)建筑剖面設計

  廠房高度的確定(柱頂標高、吊車軌頂標高、空間利用、地坪標高)、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自然通風的基本原理、屋面排水方式的選擇。

  (三)單層工業(yè)建筑的定位軸線

  橫向定位軸線布置(中間柱、山墻處端部柱、變形縫處)、縱向定位軸線布置(邊柱、等高中間柱、不等高中間柱及變形縫處的封閉結合與封閉結合兩種)、橫跨與縱跨相接處定位軸線布置。

  三、考核知識點

  (一)單層工業(yè)建筑平面設計

  (二)單層工業(yè)建筑剖面設計

  (三)單層工業(yè)建筑的定位軸線

  四、考核要求

  (一)單層工業(yè)建筑平面設計

  1、識記:平面形狀的經(jīng)濟性

  2、領會:常用起重機的類型

  3、簡單應用:柱網(wǎng)選擇

  (二)單層工業(yè)建筑剖面設計

  1、識記:柱頂標高、吊車軌頂標高、牛腿面標高

  2、領會:柱頂標高計算公式、室內(nèi)外高差

  3、簡單應用:廠房高度的確定

  4、綜合應用:剖面設計及屋面排水方式的選擇

  (三)單層工業(yè)建筑的定位軸線

  1、識記:橫向定位軸線、跨度與柱距

  2、領會:不同情況下縱向定位軸線布置、特殊位置處橫向定位軸線布置

  3、簡單應用:橫跨與縱跨相接處定位軸線布置

  4、綜合應用:單層工業(yè)廠房的定位軸線布置及節(jié)點詳圖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 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為使考核內(nèi)容具體化和考核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各章規(guī)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明確考核目標,能夠使考生進一步明確考核內(nèi)容和要求,更有目的的系統(tǒng)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夠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分層進行輔導;使考試命題能夠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加正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本大綱的考核目標,按識記、領會和應用三個層次規(guī)定所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其中應用層次還分為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兩個子層次。各能力層次的涵義是:

  識記:能理解有關的名稱、概念和知識的涵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掌握有關原理、概念的區(qū)別。

  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應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其中,簡單應用是指在領會的基礎上,能用所學的一、二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綜合應用是指在簡單應用的基礎上,能用所學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二、 關于自學教材的說明

  指定教材:《房屋建筑學》(第五版),同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合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6年8月。本教材為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指導委員會規(guī)劃推薦教材。由于受學時數(shù)限制,本書第五篇(除第3章《單層工業(yè)建筑設計》外)和第六篇的內(nèi)容不在本考試大綱范圍內(nèi)。

  三、 自學方法指導

  1、認真閱讀與鉆研大綱和教材。自學應考者應根據(jù)本大綱規(guī)定的課程內(nèi)容和考核目標,認真學習《房屋建筑學》教材,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教材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自學應考者應深入學習有關各章的內(nèi)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內(nèi)涵。

  2、系統(tǒng)學習和重點深入相結合。自學應考者應在全面系統(tǒng)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對重點章節(jié)進行深入的學習,掌握對學習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具有關鍵意義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以便更好的掌握課程的全部內(nèi)容。

  3、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斗课萁ㄖ䦟W》作為一門土木工程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在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應當帶有系統(tǒng)的眼光和發(fā)展的眼光,必須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課程內(nèi)容學習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4、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自學應考者應根據(jù)本課程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自學時間。

  四、 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明確本課程的性質(zhì)與設置要求,根據(jù)本大綱規(guī)定的課程內(nèi)容和考核目標,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防止自學中的各種錯誤偏向,體現(xiàn)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

  2、要正確處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同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應考者將基礎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要正確處理重點與一般的關系。本課程的實踐性強,內(nèi)容廣泛;自學考試命題的題型多樣、覆蓋面廣。社會助學者應根據(jù)本課程和考試命題的特點,指導自學應考者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課程內(nèi)容和考核目標。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章節(jié)和重點問題,把重點問題和兼顧一般有機結合起來。

  五、 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guī)定

  1、覆蓋面與重點章節(jié)

  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jù)本大綱規(guī)定的課程內(nèi)容和考核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本大綱的第一篇至第四篇及第五篇的部分內(nèi)容,其中第四篇中的第二、三、六章,建筑防水、保溫、隔熱的構造以及單層工業(yè)廠房的定位軸線布置及節(jié)點詳圖為重點章節(jié)、重點內(nèi)容。

  2、試卷能力層次比例

  試卷對能力層次的要求應結構合理。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識記占20%,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30%,綜合應用占20%。

  3、試卷難易比例

  試題難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檔次,每份試卷中不同難度試題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試卷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同,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可有難易度不同的試題。

  4、題型題量

  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雙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應用題。每套試卷的題量(以小題計)一般為30小題到40小題之間。

  5、考試形式、考試時間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6、特殊要求

  考試使用工具:可帶簽字筆、鉛筆、三角尺、計算器。

  附錄:題型舉例

  題型一、單項選擇題

  素混凝土基礎是 ( )

  A、剛性基礎 B、非剛性基礎 C、柔性基礎 D、半剛性基礎

  題型二、雙項選擇題

  高層建筑一般是指 ( )

  A、大于等于10層的建筑 B、大于等于12層的建筑

  C、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 D、大于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

  E、大于30米的建筑

  題型三、多項選擇題

  變形縫分為 ( )

  A、伸縮縫 B、分倉縫 C、沉降縫

  D、防水縫 E、防震縫

  題型四、填空題

  房屋伸縮縫的 部分可不分開。

  題型五、 簡答題

  墻體的承重方案有哪幾種?墻體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題型六、應用題:

  某多層住宅樓層高為2.800米,梯段寬度設計為兩人行,試以1:50的比例繪制標準層樓梯間平面圖,要求標注梯段的長度、寬度,樓梯平臺的寬度以及樓梯間的開間和進深等尺寸。

  六、 關于課程設計的內(nèi)容與要求

  課程設計的題目可選擇中小型、大量性的民用建筑,如多層單元式住宅、中小學校教學樓、辦公樓、多層旅館及小別墅等,要求繪出主要平、立、剖面圖和主要建筑構造詳圖。圖紙深度應達到技術設計(擴初設計)階段的圖紙要求,并盡可能達到施工圖要求。具體內(nèi)容和深度要求見如下: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任務書

  一、 教學內(nèi)容、目的與要求

  通過中小型、大量性民用建筑的設計,學習建筑設計的方法、步驟,了解建筑設計的程序, 熟悉建筑設計的過程,掌握繪制建筑平、立、剖面圖的方法和技能,為今后從事中、小型民用建筑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設計任務

  二房二廳一衛(wèi)或三房二廳二衛(wèi)住宅單元,五層樓住宅,層高2.800米或2.900米,室內(nèi)外地坪高差為0.450米。根據(jù)提供的一梯二戶單元式住宅樓房間布置示意圖,完成建筑平、立、剖面圖及外墻節(jié)點詳圖,或選擇教學樓、辦公樓、小別墅等均可,達到擴大初步設計(技術設計)階段的圖紙深度要求。

  三、 圖紙要求

  1. 完成底層平面及標準層平面各一幅 1:100

  2. 完成1-1剖面圖(通過樓梯間剖切) 1:100

  3. 完成南或北立面圖及東或西立面圖各一幅 1:100

  4. 完成外墻剖面節(jié)點詳圖 1:10

  5. 完成簡要建筑設計說明書

  以上內(nèi)容均采用2號圖紙。

  四、 進度安排

  第一周 發(fā)題講課、布置設計任務、明確設計要求,構思設計方案;

  第二周 底層平面設計、標準層平面設計;

  第三周 通過樓梯間全剖面設計;

  第四周 縱向立面設計、橫向立面設計;

  第五周 建筑節(jié)點詳圖設計、草擬說明書。

  五、 設計參考書及有關資料

  1.《房屋建筑學》(第五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3.《建筑工程制圖》(第六版) 同濟大學出版社

  4. 國家及上海地區(qū)有關住宅設計規(guī)范及相關資料

責編:zj10160201
万全县| 榕江县| 上杭县| 和田市| 永靖县| 水城县| 九江县| 右玉县| 嘉黎县| 仁怀市| 正镶白旗| 清徐县| 泸西县| 德惠市| 资兴市| 武清区| 汪清县| 栖霞市| 永福县| 理塘县| 绥阳县| 敦煌市| 邢台市| 芜湖市| 登封市| 德昌县| 南丰县| 绥化市| 南宫市| 庆安县| 武威市| 女性| 连州市| 汕头市| 平山县| 寿宁县| 商洛市| 奈曼旗| 广汉市| 曲周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