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對外經(jīng)濟管理概論》章節(jié)講義:國際金融
國際金融
1、 金融就是指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經(jīng)濟活動的總稱;國際金融是指不同主權國家的居民和企業(yè)之間的經(jīng)濟活動所引起的資金周轉和運動;國際金融的產(chǎn)生過程:商品→貨幣→金融活動→國際金融活動;
2、 奧雷斯姆提出改鑄貨幣使貨幣成色惡化是比放高利貸還惡劣的行為;阿奎那認為放貸取息是不公正的,莫利諾斯認為放貸取息是公平交易,不是欺詐行為;大衛(wèi)·休謨提出了價格—現(xiàn)金流動機制,揭示了價格、匯率、國際收支的聯(lián)動機制;金塊論戰(zhàn)的一方是以李嘉圖為代表的金塊主義者,另外一方則是以博贊克為代表的反金塊主義者;馬歇爾最早提出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彈性理論;卡塞爾提出的購買力平價理論,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匯率應該等于兩國物價指數(shù)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匯率變化的百分比應該等于兩國通貨膨脹之差;凱恩斯認為如果國內價格水平與匯率發(fā)生矛盾,應該先保證國內價格水平的穩(wěn)定,他認為宏觀經(jīng)濟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充分就業(yè)和保持價格水平穩(wěn)定,他認為如果外貿差額不能通過黃金流動來彌補,就必須使用匯率手段來調節(jié),而利率手段在維持對外均衡上只是一個次要工具;凱恩斯的代表作是《通論》;
3、 狹義的國際收支概念是指涉及外匯收支的國際經(jīng)濟交易;廣義的國際收支不僅包括有外匯收支的國際經(jīng)濟交易,還包括不涉及外匯收支的國際經(jīng)濟交易;IMF的定義: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經(jīng)濟交易的系統(tǒng)記錄;包括三層含義:1)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2)交易的主體是居民與非居民;3)內容可分為交換和轉移兩大類;廣義的國際收支概念是交易為基礎;
4、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記賬法則:貨物和服務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貨物和資金無償援助、金融負債的增加、金融資產(chǎn)的減少記入貸方項目;貨物和服務的進口、收益支出、對外提供的貨物和資金的無償援助、金融資產(chǎn)的增加和金融負債的減少記入借方;
5、 《國際收支手冊》第五版包括兩大賬戶:1)經(jīng)常賬戶;2)資本和金融賬戶;經(jīng)常賬戶包括貨物、服務、收入、經(jīng)常轉移四個子賬戶,是以借貸方的總額來記錄;資本和金融賬戶包括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兩個子賬戶,是以借貸之間的凈差額來記錄;其中資本賬戶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chǎn)、非金融資產(chǎn)的交易;金融賬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儲備資產(chǎn);
6、 商品的出口構成貿易收入,記入貸方;商品的進口構成貿易支出,記入借方;商品的進口和出口以各國海關統(tǒng)計為準,按FOB價格計算;貸方記錄服務的輸出,借方記錄服務的輸入;收入包括職工報酬和投資收入;經(jīng)常轉移記錄的是商品勞務或者金融資產(chǎn)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單方面轉移,這是一種無對等的交易;在資本賬戶中資產(chǎn)或債權凈增加,負債凈減少記入借方,負債凈增加或者資產(chǎn)、債權凈減少記入貸方;在金融賬戶中居民對非居民的投資凈增加和信貸增加記入借方,
7、 通常所說的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實際上指金融賬戶中的各個項目;為了平衡國際收支平衡表,人為地設置了凈誤差和遺漏這個賬戶,如果以上所有項目加總后得出的是凈借方(貸方)余額,凈誤差和遺漏就將這一差額列入貸方(借方);
8、 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包括:1)經(jīng)常賬戶;2)資本和金融賬戶;3)儲備資產(chǎn);4)凈誤差和遺漏;
9、 判斷國際收支平衡表是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10、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1)周期性不平衡;2)結構性不平衡;3)貨幣性不平衡;4)收入性不平衡;5)偶發(fā)性不平衡;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影響:當國際收支逆差時,將導致本幣貶值,國內通貨緊縮,產(chǎn)量和就業(yè)下降,國際儲備枯竭;當國際收支順差時,導致本幣升值,國內通貨膨脹;
11、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包括:1)外匯緩沖政策;2)財政政策;3)貨幣政策;4)匯率政策;5)直接管制;其中貨幣政策包括貼現(xiàn)政策和存款準備金比率政策;
12、動態(tài)的外匯等同于國際結算;按照我國的《外匯管理條例》規(guī)定,外匯是指外國貨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shù)闹Ц妒侄魏唾Y產(chǎn),它包括:1)外國貨幣;2)外幣支付憑證;3)外幣有價證券;4)特別提款權;5)其他外匯資產(chǎn);
13、匯率又叫匯價,就是兩種貨幣之間的比價;匯率的標價方法有兩種:1)直接標價法;2)間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是用本幣表示外幣比如:1美元=6.53人民幣,其匯率升降與外幣幣值成正比,與本幣幣值成反比;間接標價法是用外幣表示本幣;匯率升降與本幣幣值成正比,與外幣成反比;除了美元、英鎊、歐元、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等少數(shù)貨幣用間接標價法,大多數(shù)國家直接標價法;美元為基本貨幣,本幣為報價貨幣;
14、國際金本位制經(jīng)歷了金幣本位、金塊本位、金匯兌本位;在金幣本位情況下,鑄幣平價(兩種貨幣含金量之比)是匯率決定的物質基礎,黃金輸送點是匯率波動的界限;在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情況下,匯率由兩國貨幣銀行券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黃金平價決定;在紙幣制度下,兩國匯率由兩國紙幣的金平價決定;
15、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1)通貨膨脹因素;2)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因素);3)利息率因素;4)宏觀經(jīng)濟政策;5)中央銀行干預;6)市場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