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對外經濟管理概論》章節(jié)講義: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章 國際貿易理論
1、 國際貿易的三個基本問題:原因、結構和結果;
2、 國際貿易理論三個發(fā)展階段: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
3、 重商主義盛行于15-17世紀,代表商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義代表人物是斯塔福德和孟克列欽,早期又叫貨幣差額論;晚期重商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托馬斯.孟,晚期也叫貿易差額論;
4、 早期重商主義和晚期重商主義的區(qū)別:
早期重商主義(貨幣差額論或重金主義) |
晚期重商主義(貿易差額論或重工主義) |
1)極力主張對外貿易多賣少買,最好不買的原則來積累貨幣,強調每筆交易都有盈余; |
1)強調保持宏觀的貿易順差,目的是為了保證貨幣的輸出能夠帶來更多的貨幣回流; |
2)防止金屬貨幣外流,嚴禁金銀輸出; |
2)允許貨幣輸出國外,不再強調把金銀禁錮在一國國內; |
5、 對重商主義的評價:1)西方經濟學界對國際貿易最早的理論說明;2)反應了商業(yè)資產階級對積累原始資本的渴求,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3)重商主義的財富觀是片面的;4)認為國際貿易是零和博弈而不是雙贏;5)著重從貿易利益角度分析貿易問題,很少闡述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6、 絕對成本論的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代表作是《國富論》;
如果產量一定的情況下,所花的勞動投入越少,成本越低;在投入一定情況下,產量越高,成本越低;
產品 |
英國 所需勞動人數(shù) |
葡萄牙 所需勞動人數(shù) |
酒 |
120 |
80 |
毛呢 |
70 |
110 |
根據(jù)以上圖表,英國在毛呢的生產上有絕對優(yōu)勢,葡萄牙在酒的生產上有絕對優(yōu)勢;
絕對成本論的主要內容:每個國家都有其生產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如果每個國家都按照這種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專業(yè)化生產,成本就絕對低,然后彼此交換,雙方都能獲得絕對利益;
絕對成本論的評價:1)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進行經濟擴張的要求;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之上,第一次從生產領域出發(fā),探討了國際貿易產生和發(fā)展的原因;2)認為國際貿易能夠使貿易雙方都獲利,實現(xiàn)雙贏,不是零和游戲;3)雙方取得的利益是在勞動量不變情況下的商品的增加,而不是重商主義所追求的貨幣金銀的積累;4)只說明了在某種產品上有絕對優(yōu)勢的國家如何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5)該理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只考慮勞動這個單一要素,沒有考慮其他原因;
7、 比較成本論的代表人物是大衛(wèi).李嘉圖,代表作是:《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李嘉圖認為決定國際貿易的基礎不是絕對成本,而是比較優(yōu)勢或者比較成本;
產品 |
英國 所需勞動人數(shù) |
葡萄牙 所需勞動人數(shù) |
酒 |
120 |
80 |
毛呢 |
100 |
90 |
根據(jù)以上表格,英國在酒和毛呢生產上都沒有絕對優(yōu)勢,葡萄牙在酒和毛呢生產上都有絕對優(yōu)勢;葡萄牙在酒的生產上有比較優(yōu)勢,英國在毛呢生產上有比較優(yōu)勢;
如果一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有絕對劣勢,那么絕對絕對劣勢較小的產品為其比較優(yōu)勢產品;反之,如果一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有絕對優(yōu)勢,那么優(yōu)勢更大的產品為其比較優(yōu)勢產品,也就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一國應該專業(yè)化生產本國的比較優(yōu)勢產品,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優(yōu)勢產品相交換,兩國都會增進福利;
對比較成本論的評價:1)是在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基礎上對國際貿易理論做出的重大發(fā)展;2)它使國際貿易的研究徹底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指明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方向;3)它是自由貿易理論更有力的武器,成為自由貿易貿易理論的核心;4)在該理論的影響下,谷物法被廢除了;5)他沒能把價值規(guī)律科學地引入國際貿易之中;6)只是提供了國際分工一個方面的依據(jù),事實上,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并不是唯一因素;7)對貿易利益分配問題沒有給出定論;8)僅從生產成本角度進行論述,沒有考慮需求因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9)分析方法屬于靜態(tài)分析方法;
8、 相互需求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約翰.穆勒,代表作是《政治經濟學原理》;三個要點:1)兩國進行貿易時,兩種商品的國際交換比例介于兩國國內交換比例之間;2)兩種商品的國際交換比例的大小取決于兩國對彼此商品的需求強度;3)只有兩國相互需求相等,滿足國際需求方程式時,國際交換比例才能保持穩(wěn)定。
9、 馬歇爾繼承了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供曲線---相互需求曲線;它反映的是一國為了進口其需要的某一數(shù)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數(shù)量。
10、要素稟賦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赫克歇爾和俄林,代表作是《地域和國際國際貿易》;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也稱為生產要素供給比例理論,廣義的還包括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11、生產要素供給比例理論的主要內容: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價格的絕對差→→成本的絕對差→→各種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生產要素的價格比例不同→→每個國家的生產要素供求比例不同;
12、要素稟賦理論的結論:一國應該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的要素進行生產的商品,進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進行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