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自考 >> 筆講串講 >> 醫(yī)學類 >> 個性心理學 >> 文章內(nèi)容

排行熱點

自學考試《個性心理學》章節(jié)串講:第4章

來源:華課網(wǎng)校  [2017年3月30日]  【

自學考試《個性心理學》章節(jié)串講:第4章

  第四章 動機

  動機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nèi)部動力。

  動機是指激勵人去活動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動機是引起活動的直接機制,動機使人的活動具有選擇性,動機越強烈,人的行為目標也越明確。

  被意識到的動機是指人們?yōu)樽约禾岢鲆欢ǖ哪康,并力求達到這種目的而激發(fā)人們按一定方式去行動的動機。

  定勢是未被意識到的動機的一種形式,定勢問題以烏茲納捷的研究為主。

  所謂定勢是未被意識到的對一定活動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借助這種活動可以滿足某種需要。

  動機和目的的關系

  活動總是在動機的激勵下指向目的。動機和目的是既有區(qū)別而又有聯(lián)系的兩個概念。如果說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原因,那么目的就是在行動中要爭取達到的結果。每一種行動都有最終的目的。

  在許多場合活動動機與活動目的是一致的。如,飲水解渴這種需要和達到預期的結果直接相符,因此,它既是活動動機,也是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

  活動動機與活動目的又不完全相同。在一種情況下同一目的的可能由不同動機所推動;在另一種情況下,同一個動機也可能表現(xiàn)于目的不同的行動中。

  動機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之上。

  需要是人的個體的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

  “期待——價值”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期望價值理論對動機的認知作了可操作性的探討。該理論認為,對達到目的可能性的期望,以及對目的意義的評價這兩個因素決定動機水平。如我們看中某一目標,但覺得沒有達到目標的可能性,這時,指向目標的動機是弱的;如果認為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它的實現(xiàn)并不理想,這時的動機同樣是弱的;只有高評價的和高期望才能導致最強的動機。

  期望價值的動機理論公式是:價值×期望=動機

  誘因及其作用:

  誘因:激發(fā)和促進活動的外部刺激或情境都稱之為誘因。

  誘因可以是積極的,如食物、文化娛樂等,使個體積極地趨向和接近它,而從中得到滿足,這種誘因稱之為正誘因;誘因也可以是消極的,如饑餓、疼痛等,當外部條件都將由于引起個體的回避而得到滿足,這種誘因稱之為負誘因。誘因也可分為實物的(如食物、衣服等)和復雜的事態(tài)(如獎賞、競賽等)兩種。

  誘因有明顯地激發(fā)行動的作用,在通常情況下,激起行動作用的誘因條件并沒有明顯地出現(xiàn),而是由復雜的心理活動和目標指引著人去尋找積極的誘因,避免消極誘因。

  人的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關系:

  首先,某種行為明顯地受一種動機支配;

  其次,表現(xiàn)在某種行為同時受多種動機影響;

  再次,表現(xiàn)在一種動機也可以影響多種行為;

  動機和行為之間的復雜關系還表現(xiàn)在動機和行為后果的不一致方面。

  動機產(chǎn)生的不同時相

  首先,需要的強度達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成為引起、推動或阻止某種活動的動機;

  其次,需要產(chǎn)生后,還必須有能夠滿足個體需要的外在事物;

  從上述的動機的時相表明,動機是某種刺激和某種反應之間所存在的必需的內(nèi)部環(huán)節(jié)。

  動機的功能:

  動機在激勵人的活動方面可以有下列幾種功能:

  一、喚起行動的始動功能;

  二、將活動引向一定目標的指向性功能;

  三、強化功能;

  四、形成一定動機模式的調(diào)整功能。

  動機的分類

  一、外加動機和內(nèi)在動機。從動機來自個體外部還是個體本身,一般可劃分為外加動機和內(nèi)在動機。

  外加動機是指推動行動的動機是外力誘發(fā)出來的。

  內(nèi)在動機是指人的行動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發(fā),由于做某種事能引起興趣,令人愉快,做這種事情無須外力推動它本身就是行動者所追求的目的。

  外加動機和內(nèi)在動機在工作和學習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對行為起最佳的推動作用。

  二、依據(jù)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產(chǎn)生這一原則的分類。這種分類是與需要的種類相對應,把動機分為生理性動機和高級的社會性動機(習得的社會性動機)。

  生理性動機:這種動機是同天然需要相聯(lián)系,以有機體的生理需要為基礎的動機。

  習得的社會性動機: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的影響,通過各種各樣的經(jīng)驗,習得務種各樣的社會生活需要。包括交往的需要和成就需要。

  交往需要:它在人身上表現(xiàn)出一種群體感和親屬感,交往需要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在和其他人的接觸中經(jīng)過學習而形成的。個人從親身經(jīng)歷中學習到,只有交往需要的滿足,才能避免由孤獨寂寞而產(chǎn)生的焦慮感,從而增加安全感。

  成就需要是指個人要積極獲得并追求完美的自認為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工作的一種心理歷程。

  挫折指一個人在要達到某種目標的活動過程中,由于受到妨礙或干擾,當目標不能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

  挫折產(chǎn)生的原因:羅真維格從機體內(nèi)外兩方面對挫折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1、造成挫折的內(nèi)部原因可以從身心兩方面分析,

  2引起挫折的外部原因可以由客觀環(huán)境因素分析。

  挫折的個人差異取決于許多條件:

首頁 1 2 尾頁
責編:zhangjing0102
碌曲县| 宁晋县| 高陵县| 丹阳市| 奉新县| 翁源县| 曲阳县| 和硕县| 合川市| 遂昌县| 辽阳市| 苍溪县| 南靖县| 沙田区| 宝丰县| 东港市| 苏尼特左旗| 东源县| 化德县| 娄底市| 西平县| 六盘水市| 岑巩县| 尼勒克县| 宣武区| 宁河县| 盐津县| 澄江县| 许昌县| 芜湖市| 金秀| 山西省| 棋牌| 汶川县| 宝应县| 依兰县| 福安市| 晴隆县| 江川县| 沧源|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