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康熙皇帝欽敕chì編纂zuan3 《康熙字典》,成為古代漢字正字的總結(jié)之作 。
[勅 chì,皇帝的詔令]
2. 六書即:象形、會意、轉(zhuǎn)注、處事、假借、諧聲 。
3. 南北朝時期,梁周興嗣 編《千字文》,元朝初年王應麟 編寫了《三字經(jīng)》。
4. 漢字的修辭格有:對偶、頂真、回文、析字、復疊 等。
5. 漢字藝術(shù)主要包括書法藝術(shù) 和璽 xǐ 印藝術(shù) ,是一種由線條構(gòu)成的形體藝術(shù) 。
6. 印度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過程,是中國文化與域外文化的第一次 大規(guī)模的交流與融合。
7. 禪宗是中國化最徹底的佛教宗派。
8. 明清之際的耶穌會士在溝通中西文化方面著重做了兩方面的事情:
一是向中國傳播西方科技、文化,以利馬竇的工作最有影響;
二是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
9. 陳獨秀的“七期”之說,從器物(物質(zhì))層面 的文化變革,進入制度層面的文化變革,最后進入文化變革的核心——精神(價值觀念)層面 的文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