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人理論
(一)把關人的概念
“把關人”又稱“守門人”(gate keeper),它是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對信息的提供制作、編輯和報道能夠采取“疏導”與“抑制”行為的關鍵人物。這個概念原出于德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柍帧けR因在1947年所寫的《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他在研究群體傳播過程時提出,信息總是沿著包含有“門區(qū)”的渠道流動著。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流通渠道。總是根據(jù)某種“守門人”的意見。
傳播學學者十分重視這種信息傳播過程的樞紐作用,并且認為這是一種信息傳播的普遍現(xiàn)象,即在一個傳播系統(tǒng)中,信息總是通過某些決策點和關口來完成傳遞過程的。在信息與受眾之間,存有決定中止或中轉信息的把關人。把關人有時指個別人,有時指一個集體。在社會信息的提供、制作、編輯和報道的過程中,就有許多把關人,而編輯取舍新聞和傳播媒介對制品的審核則是典型的把關行為。
(二)把關人的傳播行為
一般地說,把關人的傳播行為包括“疏導”與“抑制”兩個方面。把關人對某些信息準予流通的便是疏導行為,對另一些信息不讓其流通或暫時擱置的便是抑制行為。
把關人之所以對信息交流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主要是出于自己的預存立場。所謂“預存立場”,就是自己原有的意見、經(jīng)驗、興趣和精神狀態(tài)的總和。同時,也受到周圍信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