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自考 >> 筆講串講 >> 教育類 >> 教育學(一) >> 文章內容

排行熱點

自考教育學(一)重要知識點:緒論

來源:華課網(wǎng)校  [2018年12月3日]  【

  緒論

  一、 教育學的概念

  是通過研究教育現(xiàn)象來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從內涵上說,這個名詞在我國基本上有三種含義:一是指所有教育學科門類的總稱,這時,它也稱為“教育科學”,與“經(jīng)濟學”、“哲學”、“物理學”等一樣屬于一級學科,在其下面還有眾多的二級或三級學科,如“教育社會學”、“比較教育學”、“教育哲學”等等;而是指一種課程的名稱,在這種意義上,是指各個師范院校所開設的一門帶有專業(yè)基礎性質的課程,該課程也往往稱為“教育學原理”、“教育概論”、“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種教材的名稱。

  二、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問題。

  三、 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

  (1) 從對象方面而言,教育問題構成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們的特殊關注;

  (2) 從概念和范疇方面而言,形成了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和規(guī)律的教育概念與范疇,以及概念與范疇的體系;

  (3) 從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4) 從結果方面而言,產(chǎn)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的、系統(tǒng)的教育學著作;

  (5) 從組織機構而言,出現(xiàn)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培根(英國):為獨立形態(tài)教育學的出現(xiàn)做出重要貢獻;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提出實驗的歸納法,為后來教育學的發(fā)展奠定方法論基礎;《論科學的價值和發(fā)展》;首次把“教育學” 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來。

  夸美紐斯(捷克):《大教學論》;“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學著作;在他以后,人們開始了教育學的獨立探索時期。

  康德(德國):《康德論教育》;教育是一門很難的藝術,其實踐必須和“真知灼見”結合起來;“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教育實驗”;

  赫爾巴特(德國):“現(xiàn)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學》,第一本現(xiàn)代教育學著作;把教育學變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組成的知識體系;科學教育學的學科基礎為心理學和哲學。

  洛克(英國):《教育漫話》,建構了完整的審視教育理論體系

  盧梭(法國):《愛彌兒》,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個時期:嬰兒時期,兒童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

  裴斯特洛齊:《林哈德和葛篤德》,“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

  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條件 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是種種主客觀條件綜合作用下產(chǎn)生的。

  (1) 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像其他許多學科的創(chuàng)立一樣,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客觀需要,就教育學而言,主要來源于教育實踐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些新型的實科學校,需要培養(yǎng)師資,促進了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

  (2) 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與近代以來科學發(fā)展的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有著密切的關系;

  (3) 教育學的獨立與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們的努力也十分不開的,凝聚著好幾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終使教育認識從教育術的階段上升為教育學的階段,從前科學轉變?yōu)榭茖W。

  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簡要過程

  實驗教育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 歐美 代表人物:梅伊曼 拉伊 定量研究

  文化教育學:又稱精神科學的教育學 19世紀末 德國 代表人物: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陶冶”與“喚醒”

  實用主義教育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 美國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制度教育學:20世紀60年代 法國 代表人物:F.烏里、A.瓦斯凱、M.洛布羅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從社會、教育與人三者之間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總體聯(lián)系中來考察教育和人的發(fā)展問題

  批判教育學:20世紀70年代之后 代表人物:美國: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 法國:布厄迪爾

  四、 教育學的發(fā)展 當代教育學的發(fā)展狀況

  1. 教育學的發(fā)展總是受到具體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條件的制約,反應者具體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求。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改革深入的時期,也就是教育學呀牛最活躍的時期。

  2. 在教育學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同的國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學傳統(tǒng)和風格。

  3. 教育學的發(fā)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學派之間的相互批評和借鑒。

  4. 不同的教育學派在相同的教育問題上越來越難以取得共識,教育學理論內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趨勢,教育學的科學聲譽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五、 當代教育學的狀態(tài) 當代教育學的發(fā)展趨勢

  (一) 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

  (二) 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

  (三) 教育學發(fā)生了細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同時也出現(xiàn)了各種層次與類型的綜合

  (四) 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

  (五) 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

責編:zj10160201
秦安县| 建瓯市| 白山市| 岱山县| 金湖县| 阿拉善右旗| 饶阳县| 通渭县| 北碚区| 灵石县| 墨脱县| 特克斯县| 德阳市| 锦州市| 都江堰市| 克东县| 焦作市| 巴楚县| 赣榆县| 陆河县| 读书| 涞水县| 尚义县| 鄱阳县| 巴南区| 贡嘎县| 太白县| 赫章县| 当阳市| 仙游县| 灵寿县| 陆良县| 罗田县| 航空| 济源市| 高青县| 贵德县| 宜城市| 山丹县| 金坛市|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