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決策
3.1 決策的概念和程序
狹義:決策是對一些可供選擇的方案做出抉擇
廣義:包括:明確決策項目的目的,尋求可行的方案,在諸可行方案中進行抉擇,對選定的方案經(jīng)過實施后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
3.1.2 決策的分類
按決策方法不同分:常規(guī)性決策;特殊性決策
按計劃和控制的關系分:計劃性決策;控制性決策
計劃性決策大多屬于特殊性決策,控制性決策有的特殊,有的常規(guī)。
3.1.3 決策的程序
1.確定目標。
2.擬定多個可行方案
3.預測可能發(fā)生的自然狀態(tài),計算不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狀態(tài)下的收益值(損失值),編制決策收益表(損失表)。決策收益表又叫決策矩陣。
4.以決策收益表為依據(jù),運用不同的決策標準進行決策分析,選擇最優(yōu)方案。
3.2 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決策
3.2.1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只存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
所謂自然狀態(tài),指不是決策者所能控制的未來狀態(tài)。
3.2.2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存在一個以上的自然狀態(tài),而決策者不了解其他狀態(tài),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分配給自然狀態(tài)。
3.2.3風險條件下的決策:存在一個以上的自然狀態(tài),但是決策者具有將概率值分配到每個可能狀態(tài)的信息。
3.3. 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
有以下特征:1有一個明確的決策目標。
2可擬定出兩個以上可行方案以供比較,選擇。
3存在一種以上的自然狀態(tài)。
4可以預測或估計出不同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tài)下的收益損失值。
3.3.1最大最大決策標準:從每個方案選擇最大收益值,再選擇最大收益值的方案(樂觀主義決策標準。)
3.3.2最大最小決策標準:選擇每個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再選擇收益最大的方案。
(悲觀主義決策標準)
3.3.3最小最大遺憾值決策標準:將每種狀態(tài)下的最大收益值減去其他方案的值,找出每個方案的最大遺憾值,然后從中選擇最小的。
3.3.4現(xiàn)實主義決策標準:折中主義決策標準。 P36
3.4風險條件下的決策
風險情況下的決策一般又叫統(tǒng)計型決策或隨機型決策,主要是根據(jù)多種不同的自然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的概率來決策的。
特征:1有一個明確的決策目標。
2存在多個可行方案
3存在多個自然狀態(tài),并且每個自然狀態(tài)可以估算出它的概率值。
4不同可行性方案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收益損失值可以定量計算出來。
風險情況下的決策所依據(jù)的標準主要是期望值標準。
3.4.1 最大期望收益值標準 P40
3.4.2 最小期望損失值標準:報廢損失,機會損失 P41
3.5 決策樹
決策收益表是期望收益決策標準單階段決策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決策樹不僅可以解決單階段決策問題,還可以解決決策收益表不易表達的多階段序列決策問題。
方塊結點是決策結點,其引出的樹枝稱為方案枝。
圓圈結點是狀態(tài)結點,其引出的樹枝稱為狀態(tài)枝。
決策樹的優(yōu)點:
1它構成決策過程,使決策者能夠以一種順序的,有條理的方式接近決策。
2它要求決策者檢驗所有可能的結果,合意的和不合意的意義要檢驗。
3它以一種非常簡明的方式,把決策過程傳給別人,說明對未來的每一種假設。
4通過集中注意于每一個財政數(shù)字,概率和優(yōu)先的假設----一次一個,以便分組來討論各種方案。
5能夠和計算機一起使用,模擬多種不同組合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