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表現(xiàn)的有關其活動、興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
2.個性:是一個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導致了一個人對其所處環(huán)境的相對一致和持續(xù)不斷的反應。
3.動機:是一種升華到足夠強度的需要,它能夠及時引導人們去探求滿足需要的目標。
4.知覺:是指個人選擇、組織并解釋信息的投入,以便創(chuàng)造一個有意義的過程。它不僅取決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賴于刺激物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個人所處的狀況。
5.選擇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諸多刺激中僅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6.選擇性扭曲:是指人們有選擇地將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7.選擇性保留:是指人們傾向于保留那些與其態(tài)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8.感覺:是指通過視、聽、嗅、味、觸五種感官對刺激物的反應。隨著感覺的深入,人們將感覺到的材料通過大腦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得到知覺。
9.學習:是指由于經(jīng)驗而引起的個人行為的改變。
10.驅使力:是指存在于人體內驅使人們產(chǎn)生行動的內在刺激力,即內在需要。心理學家把驅使力分為原始驅使力和學習驅使力兩種。
11.原始驅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內在刺激力,如饑、渴等。
12.學習驅使力:指后天形成的內在刺激力,如驕傲、貪婪等。
13.刺激物:是指可以滿足內在驅使力的物品。比如,人們感到饑渴時,飲料和食物就是刺激物。
14.誘因: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驅使人們產(chǎn)生一定行為的外在刺激,可分為正誘因和負誘因。
15.正誘因:指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因素。
16.負誘因:指引起消費者反感或回避的因素。
17.反應:是指驅使力對具有一定誘因的刺激物所發(fā)生的反射行為。
18.強化:是指驅使力對具有一定誘因的刺激物發(fā)生反應后的效果。
19.信念: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20.態(tài)度: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物或觀念長期持有的好與壞的認識上的評價、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動傾向。態(tài)度的基本特性是持久性和廣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