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老舍短篇《月牙兒》《斷魂槍》等的藝術成就
老舍的短篇佳作有《月牙兒》《微神》《斷魂槍》
《月牙兒》寫母女兩代被迫為娼。小說結構精致玲瓏,“月牙兒”貫穿全篇。“月牙兒”是主人公命運的詩意象征。還具有渲染氣氛、烘托意境、含蓄點題等多重作用。加強了作品的詩的韻味。作品兼具散文詩之風,抒情味極濃。
《微神》也寫暗娼。主人公自尊而倔強,不受人憐,具有人性美,藝術上也具有詩情濃郁特點。
《斷魂槍》寫拳師,寫時代巨變中名拳師沙子龍的復雜心態(tài)。理智上認識到時代的狂風已把過去的世界連同自己的事業(yè)吹走,感情上卻對過去的世界有著無限的留戀。這一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
簡析《駱駝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對祥子悲劇的意義
虎妞在小說中兼有雙重身份:車廠主劉四的女兒,人力車夫祥子的妻子。
1、這似乎是矛盾的兩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現(xiàn)出二重性:
一方面,她沾染了剝削階級家庭傳給她的好逸惡勞,善玩心計和市儈習氣,她缺乏教養(yǎng),粗俗刁潑;另一方面,她被父親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頗有結怨。
2、她對愛情與幸福的追求長期被壓抑,身受封建剝削家庭的損害,心理也因之**,虎妞是劉四的另一種壓迫對象和犧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問題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輩子車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圖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軌道。
3、當然,虎妞對于祥子,也不能說是沒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關心——一種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愛”;而更多的,是她那種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糾纏與索取,這是完全從她自身的需要出發(fā),甚至也可以說,就是對祥子心靈和肉體兩方面的摧殘,她害了祥子。
不合理的社會和剝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潰的悲劇結局;㈡な窍樽酉蛏线M取的阻力和障礙,是導致祥子走向墮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分析《駱駝祥子》的藝術特色
一、結構緊湊,落筆謹嚴。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為發(fā)展線索,以他和虎妞的“愛情”糾葛為中心,兩相交織,單純中略有錯綜。既通過祥子與周圍人的關系,把筆觸伸向更廣大的不同階級、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劇的必然性與社會意義。
二、人物塑造上:善于運用豐富、多變、細膩的手法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心理變化,通過以下方面來表現(xiàn):
1、 祥子的個性沉默、堅韌乃至木訥,心理描寫就補充了祥子不善言語的個性。
2、 以動作、情狀寫心理。
3、 從語言方面寫心理。
4、 通過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變化。
5、 通過別人的眼睛觀察祥子的心理。
6、 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變化來襯托心理。
三、鮮明突出的“京味兒”。
1、 對北京的風俗民情、地理風貌、自然景物的描寫。祥子及其周圍各種人物的描寫別置于一個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層社會中;㈡せI備婚禮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寫到祥子拉車路線的詳細敘述,都使小說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與暴雨下拉車的祥子,對瞬息間變化莫測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況,又與祥子這個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2、 “京味兒”還強烈地體現(xiàn)在小說的語言上。提煉了北京口語,生動鮮明地描繪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會風情,準確傳神地刻畫北平下層社會民眾的言談心理,簡潔樸實、自然明快。人物語言,都是個性化的;敘述語言也多用精確流暢的北京口語。
簡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祁老者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長者:
1、 他思想守舊,膽小怕事,頑固地想照陳舊的法規(guī)維持全家族的生活。當侵略者點燃的戰(zhàn)火燒到家門口的時候,他還一廂情愿地力圖保住自家的安寧。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聞。
2、 他持有傳統(tǒng)觀念的偏見,瞧不起大雜院的普通人家。
3、 當戰(zhàn)爭初起時,他認不清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但隨著殘酷的戰(zhàn)爭現(xiàn)實擊碎了他安度晚年的幻夢,他心中逐漸萌生了仇恨和反抗的種子,他怒斥侵略者的罪惡和賣國者的丑行。老一輩北平市民覺醒的過程,在祁老者身上得到了信服的反映。
簡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從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來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這就使他的內(nèi)心和行動都充滿了矛盾。
他是祁家的長房長孫,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來自新與舊兩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愛國思想,卻又軟弱忍從,受著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束縛,既想“盡孝”,又想“盡忠”,只得在不能兩全的境地中優(yōu)柔寡斷,苦悶不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家庭觀念與民族意識之間的矛盾。他的思想中愛國思想還是占主導面,但他最終還是從矛盾、苦悶中得到解脫,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瑞宣從苦悶中覺醒走向反抗的過程,是體現(xiàn)在他身上的國民精神弱點被逐漸清除的過程,是他不斷擺脫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過程。
簡析《四世同堂》的結構特點
一、全景式、多線索的廣闊場景。
1、《四世同堂》從時間上來說幾乎跨越了八年抗戰(zhàn)的全過程。
2、從空間上說,它的筆觸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雜院等,簡直就是一副淪陷了的北平社會的全景圖。
二、在人物關系的設置上,呈輻射型、網(wǎng)絡狀展開。它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四代人為中心,間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國人民與外國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維護民族尊嚴者與出賣民族利益者的矛盾,也有同一個家庭內(nèi)部的上與下之間、正與邪之間的矛盾,但結構嚴謹、勻稱、完整。
簡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四世同堂》有一個鮮明的特色,這就是比較濃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1、 小說中心的祁家,實質(zhì)上是中國封建禮教堡壘的象征,祁老者引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傳統(tǒng)家庭倫理的理想結構。老舍抓住了維系這個堡壘的內(nèi)在文化紐結,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體環(huán)境和廣闊深邃的民族抗戰(zhàn)的歷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現(xiàn),對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進行了沉痛的反思。
2、 小說以明確的批判意識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審視的目光,對“民族的遺傳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望在戰(zhàn)火中焚毀國民性的劣根性,顯示了改造與重塑“國民性”的努力。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內(nèi)容
老舍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連續(xù)性的長篇《惶惑》《偷生》《饑荒》組成。反映的是抗戰(zhàn)期間北京淪陷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覺醒和斗爭。作品以祁家為中心,廣泛地描寫了北京市民階層的各式人等。
小說的思想內(nèi)容可分為以下三點:
1、是異族統(tǒng)治下靈肉遭受折磨的痛史。亡國奴的生活是慘痛的。物質(zhì)極度匱乏,人民陷于饑餓之中,生命沒有保障。
祁天佑安分守己卻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日寇槍殺;錢默吟老詩人被日寇抓住嚴刑拷打長期監(jiān)禁;祁瑞宣作為教師面臨著要他教日語的苦惱。
2、是憎恨侵略者、民族敗類,也恨惶惑與偷生的國民性的恨史。小說描寫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畫了一批漢奸形象。如大赤包、藍東洋、冠小荷等。漢奸沒有好下場,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體現(xiàn)。
3、是頌揚愛國主義與民族氣節(jié),激勵人民奮起抗爭的壯史。如通過愛國詩人錢默吟,他深明大義,重視民族氣節(jié);祁瑞宣和老三后來也一起抗日等,頌揚了民族氣節(jié)和民族不甘淪為亡國奴的抵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