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保衛(wèi)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秩序
2.政治領導工作;行政領導工作;業(yè)務領導工作
3.國家
4. 公安工作的對象
5. 公安機關
6. 二十四
7. 警告;罰款;治安拘留;吊銷許可證
8. 二十
9. 行政拘留
二、單項選擇題
1.A 2.C 3.B 4、A 5.D 6.B 7.C 8.A 9.C 10.B
11.C 12.B 13.C 14.B 15.B 16.B 17.B 18.B 19.D 20.A 21.B
三、多項選擇題
1.ABCD 2.ABD 3.ABD 4.ACD 5.ABCD 6.ABCD 7.ABC
8.AD 9.ABC 10.ABD 11.ABD 12.ABC 13.AC 14.BCD
四、簡答題
1.公安機關作為國家的統(tǒng)治工具,人民警察作為國家的公務員,在履行自己職責的工作中必須堅定地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特別是有關公安工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時,公安機關作為國家的執(zhí)法機關,人民警察作為執(zhí)法人員,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又必須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由于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據(jù);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條文化、規(guī)范化,所以執(zhí)行政策與執(zhí)行法律是一致的。因此,公安工作是政策性與法律性相結合的一項工作。
2.公安專業(yè)工作的主要特點是:一是復雜性;二是艱苦性;三是危險性;四是易腐蝕性。
3.⑴有證據(jù)證明犯罪事實;⑵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⑶采取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fā)生社會危險性。
4.⑴公安行政執(zhí)法活動的強制性。⑵公安行政執(zhí)法手段的多樣性。⑶公安行政執(zhí)法范圍的廣泛性。
5.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構成的共同要件有四個,這四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⑴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客體,即《治安管理處罰法》所保護的而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⑵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客觀要件,即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所必須具備的各種客觀事實。⑶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主體,即實施了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guī)定,應當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人。⑷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主觀要件,即違反治安管理的主體對其所實施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所持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tài)度。
6.《治安管理處罰法》將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⑴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是免除責任階段,不予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jiān)護人嚴加管教;⑵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是減輕責任階段,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⑶已滿十八周歲的人是完全負責任階段。
五、案例分析題
1. (1)戴某、董某和古某三人符合拘留的條件。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對于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可以先行拘留,戴某、董某和古某三人符合拘留的條件。
(2)公安機關可以拘留王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果是現(xiàn)行犯,公安機關應當依法拘留。
(3)公安局的錯誤有:①公安人員決定對王某等人實行拘留是錯誤的!缎淌略V訟法》規(guī)定,拘留由公安機關決定。②7月14日把王某等4人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他們的家屬是錯誤的。法律規(guī)定,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之外,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③沒有立即將王某被拘留的情況向王某所在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法律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果因為是現(xiàn)行犯被拘留,執(zhí)行拘留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向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報告。④7月14日上午,伍某、何某對王某等4人進行了訊問。法律規(guī)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內進行訊問。⑤伍某同時對王某和戴某進行訊問,何某同時對董某和古某進行訊問。法律規(guī)定,訊問犯罪嫌疑人應當分別進行。⑥7月21日,縣公安局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王某等4人。對被拘留的人,經過審查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對于案情復雜的案件,經批準可以延長提請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題中王某等人不存在延長拘留期限的情形,應當在3日內提請審查批準逮捕。
2.(1)偵查只能由偵查人員進行,而題中的公安機關派協(xié)警員小王、小鄭偵查。(2)縣公安局因為懷疑盜竊就關押審訊李某某并打折了右腿,違背了重證據(jù),重調查研究,嚴禁逼供信的原則。(3)縣公安局根據(jù)李某某的反常舉動,就認定李某某是犯罪嫌疑人,違背了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4)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qū)內,可以直接發(fā)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qū),當報請有決定權的上級公安機關發(fā)布,縣公安局違背了這一規(guī)定。⑸通緝的對象是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該案沒有證據(jù)證明李某某符合逮捕的條件。
3.(1)決定進行尸體解剖是錯誤的。對于死因不明的尸體,由偵查機關決定是否解剖尸體,李某自己無權決定。(2)解剖尸體,沒有知死者家屬到場,法律規(guī)定應通知死者家屬到場。(3)尸體檢驗應由法醫(yī)或者醫(yī)師進行,而許某某既不是法醫(yī),又不是醫(yī)師。(4)決定親自強行對可疑婦女進行人身檢查是錯誤的。法律規(guī)定,除緊急情況外,人身檢查必須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偵查人員或醫(yī)師進行。(5)偵查員李某當場向可疑婦女宣布了行政拘留是錯誤的。行政拘留必須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作出,李某無權作出行政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