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起訴意見書首部犯罪嫌疑人項除注明其身份情況外,還要寫清( )。
A、是否受過刑事處罰 B、行政處罰經歷
C、違法犯罪經歷 D、治安處罰經歷
22. 制作撤銷案件通知書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具備免除處罰的條件;二是犯罪嫌疑人已被( )。
A、取保候審 B、監(jiān)視居住
C、逮捕羈押 D、拘留
23. 補充偵查報告書正文部分重點是“補充偵查結果”,要詳細地寫明補充偵查的( )。
A、經過和結論 B、過程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
C、有關情況和結果 D、時間、地點和過程
24. 公安機關制作要求復議意見書應當具有以下兩種情況之一:一是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的不批準逮捕的決定是錯誤的;二是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作出( ),公安機關認為有錯誤的。
A、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 B、不起訴決定
C、補充偵查的決定 D、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25. 公安機關要求復議的意見未被同級人民檢察院接受,并認為同級人民檢察院的復議決定有錯誤時,向( )申明理由,請求對案件重新審核并制作的文書,叫做提請復核意見書。
A、上級公安機關 B、上級人民檢察院
C、上級人民法院 D、同級人民檢察院
26. 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是各級人民檢察院行使( )的重要文字憑證。
A、檢察權 B、審判權
C、偵查權 D、公訴權
27.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案件立案偵查的,應當制作( )。
A、立案報告書 B、偵查工作請示
C、立案決定書 D、立案報告表
28. 立案決定書的正文包括法律依據(jù)和( )。
A、處理結果 B、決定事項
C、事實 D、理由
29. 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是檢察院對于( )的案件,在偵查期間發(fā)現(xiàn)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決定自發(fā)現(xiàn)之日起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所制作的法律文書。
A、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 B、上級交辦的案件
C、法院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 D、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
30. 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時,發(fā)現(xiàn)應當逮捕而公安機關未提請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應當( )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
A、建議 B、指示
C、要求 D、命令
31. ( )是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直接受理偵查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憑證,也是公安機關執(zhí)行逮捕的依據(jù)。
A、逮捕通知書 B、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C、逮捕決定書 D、批準逮捕決定書
32. 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只對( )且符合條件的漏逮的犯罪嫌疑人適用。
A、有證據(jù)證明且足以量刑 B、有犯罪嫌疑
C、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 D、有犯罪事實
33. ( )是指人民檢察院經偵查或者審查確認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依法應當交付審判,而向審判機關提起公訴的文書。
A、控訴狀 B、起訴意見書
C、起訴書 D、公訴意見書
34. 起訴書中被告人系外國籍的,其姓名使用( )文字書寫。
A、中國 B、中、外兩國
C、外國 D、中、英
35. 不起訴決定書對當事人的稱呼應當統(tǒng)一為( )。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被不起訴人 D、不起訴人
36. 起訴書的正文包括:(1)案件事實,(2)( )。
A、起訴的理由和依據(jù) B、起訴的理由
C、起訴的理由和法律 D、起訴的法律依據(jù)
37. 刑事抗訴書,是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 ),依法提出抗訴時,所制作的法律文書。
A、判決 B、判決或裁定
C、判決和裁定 D、裁定
38.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fā)現(xiàn)確有錯誤,有權依法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這通常被稱為( )。
A、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抗訴 B、執(zhí)行程序的抗訴
C、第二審程序的抗訴 D、再審程序的抗訴
39. 公訴意見書必須當庭發(fā)表,它對法庭正確審理案件,準確( )有重要意義。
A、確定罪名 B、確定情節(jié)
C、定罪量刑 D、量刑
40. 公訴意見書的內容,是對( )指控被告人罪行和適用法律等問題的進一步闡發(fā)和論證。
A、提請批準逮捕書 B、起訴書
C、刑事抗訴書 D、公訴意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