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自學考試 >> 模擬試題 >> 法學類 >> 知識產(chǎn)權法 >> 文章內(nèi)容

排行熱點

2015年自考“知識產(chǎn)權法”練習試題及答案(3)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5年4月9日 ] 【大 中 小】

  著作權案例一

  某工藝美術學院接受上級下達的任務,組織本校教師研制某輪船模型,由副教授張某某、高級工程師王某某負責制定修改設計方案,雇請某木器廠工人黃某繪制了模型外觀圖,制成了輪船模型。此后,上級單位召開了審定會,確定該輪船模型的研制單位為該工藝美術學院。

  同年,學校確定由張某某、王某某組織撰寫有關模型研制、創(chuàng)作過程的論文。張某某、王某某即各自著手整理材料。王某某將自己執(zhí)筆寫成的兩篇論文初稿,均署名王、張二人,送張某某會稿,張將文字略作修改后提出將兩篇論文合并為一篇。王某某依其建議將兩篇初稿合為一篇,署名為王、張、黃三人,提交學術會議發(fā)表,并投寄它刊發(fā)表,且申報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評獎獲三等獎。王某某又將該論文中的一部分也即原先的初稿中的一篇以王某某一人署名發(fā)表。張某某對王某某自行將合作作品投稿、評獎,只署名王一人以及獨得稿酬不滿,遂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向法院起訴。在審理中,木器廠職工黃某以曾為研制輪船模型繪制外觀圖為由,要求確認為研制組成員。 現(xiàn)問:

  (1)輪船模型是否有著作權?如果有,著作權應歸誰所有?

  (2)兩篇論文初稿的著作權歸誰所有?

  (3)黃某是否享有著作權?

  (4)獲得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的那篇論文的作者是誰?

  [答案]

  (1)該輪船模型具有著作權,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其著作權應屬于工藝美術學院,張某某、王某某應享有署名權。

  (2)兩篇初稿的著作權應歸王某某所有。

  (3)本案中木器廠黃某不享有著作權。

  (4)獲獎論文的作者應為王某某和張某某

  著作權案例二

  甲、乙兩人共同創(chuàng)作一部長篇小說。初稿完工后,兩人都不滿意,打算抽時間再作修改。乙?guī)状闻c甲商量盡早修改,甲一直抽不出時間。過了一段時間,甲再未問過此事。于是,乙請丙幫助共同修改完稿,期間丁曾幫助收集過一些資料。稿件在未經(jīng)重大修改基礎上進行了潤色和文字性修改,后予以發(fā)表,署名乙、丙,出書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某劇作家A根據(jù)某制片人王某的要求將其改編成電影劇本,但未征得小說作者的同意。王某拿到劇本后聘請著名導演張某將其拍成電影,放映后引起轟動,其中片頭曲和主題歌分別由李某和吳某創(chuàng)作。陳某和周某隨即將作品譯成朝鮮文,在國內(nèi)出版,但事后也未征得原著作者的同意。其錄像制作公司看到電影這樣受歡迎,又將其拍成錄像帶準備向海外發(fā)行。在此期間,因這部小說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某報社發(fā)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稱其為“新世紀”開山之作,這篇文章被許多家報刊和雜志轉載。與此同時,某音像出版社看到電影主題歌這樣流行,就將其收錄進一盤言情歌曲磁帶中出版發(fā)行,并將其作為主題歌曲。小說原著也被多家圖書館收藏,某大學中文系從該校圖書館中復制了15本作為教學之用!‖F(xiàn)問:

  (1)若甲認為其也參加了創(chuàng)作,而且小說也確實和初稿絕大部分相同,因此也要求享有著作權,其要求是否合法?

  (2)若丁也要求享有著作權,丁的要求是否合法?

  (3)劇作家A是否侵權?

  (4)假設王某(制片人)征求了原著作者同意后將其攝制成影片,請問王某享有著作權嗎?

  若有,是什么樣的權利?

  (5)導演張某認為其也應享有著作權,因此對電影發(fā)行后獲得的利潤其也有份,張某的看法是否正確?

  (6)陳某和吳某各享有哪一部分作品的著作權?

  (7)陳某和周某是否侵犯了原著作者的著作權?

  (8)假設錄像制作公司根據(jù)原著拍成錄像,雖征求了原著者的同意,但稱該作品已經(jīng)發(fā)表,可以不支付報酬,對嗎?

  (9)報刊和雜志轉載某報的評論員文章,是否須事先征得該報同意,支付報酬?

  (10)音像出版社發(fā)行包含影片片頭曲的磁帶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11)某大學圖書館復制原著是否侵權?為什么?

  [答案]

  (1)甲的要求是合法的。(2)丁的要求是不合法的。(3)A侵害了原著作者的著作權。(4)王某享有著作權。(5)張某的看法不完全正確。張某作為影片的導演,享有署名權,應予保護。但是,張某無權分享電影發(fā)行后所獲利潤。(6)李某享有插曲署名權,吳某享有主題歌署名權。(7)陳某侵犯了原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周某不視為侵權。(8)不對。應取得原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9)無需征得同意,也不需支付報酬。(10)侵犯了他人著作權。(11)此為合理使用他人作品,不構成侵權。

  專利案例

  公民張某于2000年4月完成了一項“水變油”的方法發(fā)明,5月利用A企業(yè)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對該方法進行了驗證和測試,并向A企業(yè)支付了100萬元的測試費用。在測試過程中,A企業(yè)的職工王某竊取了張某的技術秘密后,于2000年6月將該技術秘密轉讓給李某,李某不知道王某的技術秘密系竊取所得,并向王某支付了200萬元的轉讓費。張某得知李某使用自己的技術秘密后,要求李某向其支付合理的使用費、承擔保密義務,李某向張某支付使用費后,張某要求李某停止使用該技術秘密。

  2001年12月,張某將該項技術的專利申請權以3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甲公司,2002年1月1日,甲公司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出發(fā)明專利的書面申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經(jīng)初步審查認為該方法發(fā)明符合專利法的規(guī)定要求,于2003年7月1日即行公布。2004年10月1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根據(jù)甲公司的請求,對該方法發(fā)明進行實質審查后,于2005年1月1日作出授予甲公司發(fā)明專利權的決定,并于同日予以登記和公告。

  2005年4月,甲公司對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分別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查明以下情況:

  (1)乙公司于2004年1月1日開始,多次使用甲公司的該項方法發(fā)明。2004年12月15日甲公司得知后要求乙公司支付使用費時,遭到乙公司的拒絕。

  (2)2005年4月1日,甲公司得知丙公司在未經(jīng)許可的情況下,于2005年2月1日在與某公司的買賣合同中使用甲公司的專利號,非法獲利20萬元。

  (3)丁公司在2002年1月1日前已經(jīng)使用相同的方法,甲公司于2005年1月1日取得發(fā)明專利權后,丁公司在原有范圍內(nèi)繼續(xù)使用該方法。

  2005年6月1日,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判決丙公司的侵權行為成立。丙公司于2005年6月10日向甲公司支付了賠償金20萬元。

  2005年8月1日,甲公司的發(fā)明專利被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宣告無效,于是丙公司向甲公司要求退還20萬元的專利侵權賠償金。

  要求及答案:

  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分別回答以下問題:

  (1)張某的發(fā)明是否屬于A企業(yè)的職務發(fā)明?并說明理由。

  張某的發(fā)明不屬于A企業(yè)的職務發(fā)明。根據(jù)規(guī)定,在技術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驗證、測試的,不屬于職務技術成果。在本題中,張某完成發(fā)明后利用A企業(yè)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驗證和測試,不屬于職務技術成果。

  (2)張某要求李某停止使用該技術秘密的主張是否成立?并說明理由。

  張某要求李某停止使用該技術秘密的主張不成立。根據(jù)規(guī)定,侵害他人技術秘密的技術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善意取得該技術秘密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在其取得時的范圍內(nèi)繼續(xù)使用該技術秘密,但應當向權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費并承擔保密義務。

  (3)甲公司的發(fā)明專利權自何日起生效?其20年的保護期限從何日起計算?

  甲公司的發(fā)明專利權自2005年1月1日起生效,其20年的保護期限自2002年1月1日起計算。

  (4)指出甲公司對乙公司提起訴訟的具體訴訟時效期間,并說明理由。

  甲公司對乙公司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根據(jù)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2003年7月1日-2005年1月1日)使用該發(fā)明未支付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專利權人得知他人使用其發(fā)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于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2005年1月1日)起計算。

  (5)指出甲公司對丙公司提起訴訟的具體訴訟時效期間,并說明理由。

  甲公司對丙公司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005年4月1日-2007年4月1日。根據(jù)規(guī)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專利權人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6)丙公司的行為屬于何種性質的違法行為?丙公司及直接責任人員應承擔何種刑事責任?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丙公司的行為屬于情節(jié)嚴重的假冒他人專利的違法行為,應當以假冒專利罪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7)在甲公司對丙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在甲公司還是丙公司?并說明理由。

  舉證責任在丙公司。根據(jù)規(guī)定,方法發(fā)明專利權被侵權后,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在被告一方。

  (8)丁公司的行為是否屬于專利侵權?并說明理由。

  丁公司不屬于專利侵權。根據(jù)規(guī)定,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jīng)制造相同產(chǎn)品、使用相同方法,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nèi)繼續(xù)制造、使用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9)丙公司向甲公司要求退還20萬元的專利侵權賠償金的主張是否成立?并說明理由。

  丙公司的主張不成立。根據(jù)規(guī)定,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經(jīng)執(zhí)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裁定,不具有溯及力。

首頁 1 2 尾頁
責編:xiejinyan
京山县| 铅山县| 肇庆市| 普安县| 万盛区| 徐闻县| 额尔古纳市| 涪陵区| 龙海市| 扬中市| 康平县| 瑞丽市| 简阳市| 开原市| 左贡县| 玉树县| 宁波市| 华坪县| 定边县| 武乡县| 南涧| 巍山| 万盛区| 成都市| 济源市| 池州市| 浙江省| 新闻| 都匀市| 邓州市| 芜湖市| 清原| 湛江市| 延吉市| 宁蒗| 衡阳市| 中西区| 浦东新区| 文山县| 扎兰屯市|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