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詞解釋:什么是纖維的特數、旦數、公制支數、英制支數?前三者之間關系。
特數(Nt):是指1000m長纖維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g)。
旦數(Nd):9000m長纖維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g)。
公制支數(Nm):在公定回潮率時每克重纖維所具有的長度米數。
英制支數:標準回潮率下,1磅重的纖維長度是840碼的倍數。
Nd=9Nt,Nt=1000/Nm.
12. 比較粗細:10tex與6tex,1D與2D,1公支與1英支,1號與1旦,1ex和7 tex; 8 tex和Nm3; Nm 5和5D
10tex>6tex,1D<2D,1公支<1英支,1號<1旦
1ex<7 tex; 8 tex
13. 纖維長度和細度對成紗質量及其織物的影響。
一般纖維越長、越細,成紗質量越好,易于形成平滑光潔、柔軟輕薄的產品。較短、較細的纖維不易紡出優(yōu)質的紗線,易形成厚實、豐滿、粗獷的外觀。纖維越細,手感越柔軟,在同等紗線粗細的情況下,紗線斷面內纖維根數越多,強力等品質越好。
服用紡織纖維的長度與紗線、服用面料(織物)和服裝的質量之間關系極為密切。在相同條件下,纖維長度越長,則紡成紗線強度越高,織物和服裝的結實程度越好。在保證一定紗線強度的前提下,纖維越長,則可紡制較細的紗線,制造出輕薄高檔的織物;也可以降低紗線捻度,制造的織物手感柔軟舒適,吸濕、透氣性好,并具有較好的光澤。另外,隨著纖維的加長,紗線上的纖維頭端露出減少.因此服用面料表面光潔,毛羽少,不易產生起毛起球現象。短纖維織物的外觀比較豐滿和毛羽;長絲纖維織成的織物表面光滑、輕薄和光潔。
服用紡織纖維的細度與成紗、織物和服裝的服用性能有密切的關系,紗線的特數及紗線的CV值有影響,從而影響紗線的強力、紗線和織物的光澤、紗線和織物表面光潔程度、織物表面的平整程度以及織物的薄厚等。較細的纖維制成的織物輕藹、光澤好,手感柔軟,透氣性好,司生產高檔及良好仿絲綢效果的面料,適宜做夏季服裝;反之,較粗的纖維制成的織物厚重粗獷,豐滿挺括,適宜做各季服裝。
14. 紡織材料測試的標準條件是什么?為什么必須在同一條件下測試?
標準狀態(tài):溫度為(20±2)℃;濕度為(65±2)%的環(huán)境狀態(tài)。
環(huán)境溫濕度影響紡織材料的性能。
16. 導熱性定義、表示及其對產品的影響。
定義:指纖維傳導能量的能力。
表示:導熱系數(導熱率W/(m℃)),當材料的厚度為1米及表面之間的溫度差為1℃時,單位時間內材料傳導的熱量。
因素:紡織材料的保暖性主要取決于纖維層中夾持的空氣的數量和狀態(tài)。在空氣不流動的情況下,纖維層夾持的空氣越多,纖維層的絕熱性越好。
影響:最終產品的保暖性和觸感。導熱性好的材料手感涼爽,保暖性差;導熱性差的材料手感溫暖,保暖性好。
17. 試述影響纖維集合體保暖性的因素。
纖維集合體的保暖性是纖維、空氣、水等絕熱性能的綜合作用結果。靜止空氣導熱系數最小,水的導熱系數最大,纖維介于兩者之間。熱傳遞包括自身熱傳導、對流和輻射。故主要取決于織物中所含空氣的數量和狀態(tài)。在空氣不流動的前提下,纖維集合體所含空氣越多,保暖性越好,含水份越多,保暖性下降。
18. 從導熱系數看,哪種纖維保暖性好,哪種纖維保暖性差,對于保暖性差的纖維怎樣提高其制品的保暖性?
羊毛、蠶絲、腈綸保暖性好,錦綸保暖性差,在材料內部適量增加靜止空氣量,會增加材料的保溫性。
19. 材料的導熱性和保暖性分別指什么,舉例說明靜止空氣和水對于材料保暖性的影響。
導熱性是指材料傳導熱量的能力;保暖性是指指材料包覆熱體時的溫度保持能力。在冬季劇烈運動后,大量汗水浸濕了內衣,會有寒冷的感覺,這就是由于纖維潮濕時,導熱系數增加,使體熱散失所引起的。
20. 為什么羊毛常被做冬季大衣?
羊毛導熱系數小,又因羊毛纖維的表面有卷曲度,在纖維之間能容納靜止的空氣,保暖性好;鱗片的存在使羊毛易氈縮,致使長度縮短,厚度增加,纖維之間更加緊密,熱量不易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