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A.孟子認為“王道之始”的標志是什么?
B.這段話體現(xiàn)出孟子怎樣的治國思想?
C.這里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
37.閱讀《馬伶?zhèn)鳌分械囊欢挝淖,回答問題: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見昆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呼!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shù)千里,為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A.這段文字可分為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的大意。
B.“見昆山猶之見分宜也”,其中的“昆山”與“分宜”各指什么?
C.馬伶的經(jīng)驗說明了什么?
38.閱讀《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問題: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A.詩中所寫的羅敷采桑用具及服飾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
B.詩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鋤者”有何共同心理?
C.這段描寫體現(xiàn)出怎樣的筆調和色彩?
39.閱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的一節(jié),回答問題: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yǎng)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A.“我是你十億分之一”中的“我”指什么?
B.“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中的“我”指什么?
C.“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
40.閱讀《苦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這個星期我……嗯……我的兒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駝背咳了一陣,擦擦嘴唇,嘆口氣說,“算了,趕車吧!趕車吧!諸位先生啊,車子照這么爬,我簡直受不了啦!什么時候他才會把我們拉到啊?”
“那么,你給他一點小小的鼓勵也好……給他一個脖兒拐!”
“你聽見沒有,你這老不死的?我要給你一個脖兒拐啦!要是跟你們這班人講客氣,那還不如索性走路的好!……聽見沒有,你這條老龍?莫非我們說的話你不在心上嗎?”
于是姚納,與其說是覺得,不如說是聽見脖子后面啪的一響。
“嘻嘻!……”他笑,“好有興致的幾位老爺……求上帝保佑你們!”
A.從“大家都要死的”這個回答中,可以看出姚納的苦惱是什么?反映出當時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
B.車夫姚納挨了打,為什么還“嘻嘻”地笑著“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
C.這里運用的主要人物描寫方法是什么?
五、作文題(30分)
41.以《出發(fā)點》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