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校 >> 自考 >> 模擬試題 >> 經濟類 >> 保險學原理 >> 文章內容

排行熱點

自學考試《保險學原理》章節(jié)習題:第2章_第3頁

來源:華課網校  [2017年6月23日]  【

  四、簡答題

  1.簡述風險管理與保險的關系。

  答:第一,風險是保險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即No Risk,No Insurance)。

  第二,風險的發(fā)展是保險發(fā)展的客觀依據(jù)。

  第三,保險是風險處理的傳統(tǒng)有效的措施。

  第四,保險經營效益要受風險管理技術的制約

  2.構成可保風險的條件有哪些?

  (1)風險必須是大量的同質的

  大量的同質的風險要求大量性質相近、價值相近的保險標的面臨同樣的風險,保險公司可以根據(jù)保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運用概率論和大數(shù)法則預測損失的概率,準確的厘定保險費率。

  (2)風險發(fā)生具有不確定性

  風險的不確定性要求被保險人在投保時不知道它將來是否一定會發(fā)生,更不知道它發(fā)生后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如果風險的發(fā)生是預知的,其造成的損失也是事先可以確定的,則不能成為可保風險。

  (3)風險不能使大量同類標的同時遭受損失

  雖然可保風險必須是大量的,而且大量同類標的均有遭受損失的可能,但是大量同類標的不能同時發(fā)生損失,否則損失幅度過于巨大,使保險公司在財務上無力承受,保險損失分攤的職能也無法履行。

  (4)風險必須具有可預測性

  保險的經營依賴于費率的準確厘定,而費率厘定的依據(jù)是風險發(fā)生的概率以及風險導致標的損失的概率,風險的可預測性使保險公司根據(jù)以往長期的大量的損失統(tǒng)計資料,預測損失發(fā)生的概率,從而合理、準確地厘定費率。

  3.簡述共同海損(請解釋的同時舉例說明)。

  共同海損是為了使船舶和船上貨物避免共同危險,有意且合理地做出特殊犧牲或支付特殊的費用。例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遭遇暴風浪,隨時有傾覆的危險,為了保護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和貨物,船長決定主動拋棄部分貨物,以減輕船只負擔,渡過困難。部分被拋棄的貨物就屬于共同海損。

  4.簡述冒險借貸。

  答:冒險借貸起源于中世紀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城市盛行的商業(yè)抵押習慣,是指船東或貨主在發(fā)航之前,向金融業(yè)者融通資金,如果船舶、貨物在航運中遭遇海難,依其受損程度,或免除部分或全部債務,如果船舶、貨物安全抵達目的地,船東或貨主則應償還本金和利息。

  5.從經濟和法律的角度解釋保險的含義。

  從經濟角度上來說,保險是分攤意外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由于保險組織集中了大量同質的風險,所以能借助大數(shù)法則來正確預見損失發(fā)生的金額,并據(jù)此厘定保險費率,通過向所有被保險人收取保險費來補償少數(shù)被保險人遭受的意外損失。因此,少數(shù)不幸的被保險人的損失由包括受損者在內的所有被保險人分擔。從法律意義上來講,保險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合同安排,同意賠償損失的一方是保險人,被賠償損失的另一方是被保險人。保險合同主要是保險單,被保險人通過購買保險單把損失風險轉移給保險人。

  6.保險與儲蓄有何異同?

  都是為將來的經濟需要進行的資金積累的一種形式,皆以現(xiàn)在之剩余資金,未雨綢繆,預作將來準備。

  但二者存在區(qū)別:

  (1)支付的條件不同。保險與儲蓄付出與得到有差異,在保險中,一旦被保險人獲賠,所得資金往往會遠超出所繳保險費,保險差異可能很大且不確定;儲蓄結束所獲資金只是本金加利息;儲蓄原則上可自由提取,而保險交付的保費原則上不可由個人由提取。

  (2)計算技術要求不同:保險經營是復雜的精算過程,儲蓄為單純的復利。

  (3)財產準備的性質不同:保險所作的準備將來必為損失所消耗,異于儲蓄

  (4)行為性質不同。而。保險是一種互助行為,是由眾多人共同建立保險基金,幫助少數(shù)遇險的人,保險自力結合他力;而儲蓄是個人行為,儲蓄靠自力,沒有互助性質。

  7.保險與有什么異同?

  同:其結果都有不確定性。異:1、損失的風險是由交易本身創(chuàng)造出來的。保險面臨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2、面臨的是投機的風險,保險面臨的是純粹風險。

  8.簡述保險業(yè)的發(fā)展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1)促使資源得到最優(yōu)配置,提高經濟效率。(2)為其他部門的經濟發(fā)展提供大量資本。 (3)促使科技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產力。 (4)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5)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環(huán)境。

  五、案例分析

  1.一場工業(yè)意外事故造成死103人.傷數(shù)百人的慘劇。其中兩人生前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分期支付儲蓄終身壽險”和“綜合個人意外保險”,其家屬分別得到了人民幣24萬元和13萬元的保險賠償和給付。 而其他不幸者因為沒買過任何保險,只能得到有關部門有限的撫恤金。該案例有何啟示?

  【案例分析】

  當風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公司的賠償雖然不能給死者家屬多少精神上的安慰,但在經濟上卻是一種恰逢其時的幫助。相比之下,沒有購買保險的死難者家屬不得不承受精神與經濟上的雙重打擊。

  【啟示】

  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意外事故甚至災難,其后果可能是輕微的,也可能是嚴重的,嚴重時,不但引起傷害,也可能喪失生命,并使依靠其生活的家人失去生活來源。這種經濟上的不穩(wěn)定性需要得到保障。保險就是一種有效的保障方式。保險雖然不能事先化解風險,但是卻能在較大程度上減輕或消除風險事故的損害。

  2.在中國,保險與銀行儲蓄對客戶的吸引程度存在差別。一個調查表明,被調查者的家庭收入中,有30%用于購買金融產品,而在這些金融產品中,銀行儲蓄占50%,保險占18%,股票也占18%。這說明,銀行儲蓄在我國國民心目當中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保險等金融產品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國民所完全認識。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分析大家對保險的看法?

  【案例分析】

  “把錢存銀行好,要用時隨時可以領取,而若購買保險,則沒有這么方便! 這是很多中國人對保險的看法。事實上,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

  從預防風險上看,保險和銀行儲蓄都可以為將來的風險做準備,但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區(qū)別:用銀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的風險,是一種自助的行為,并沒有把風險轉移出去;而保險則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實際上是一種互助合作行為。從預期收益上看,銀行儲蓄的收益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確定的;購買保險后得到的“收益”表面上看是不確定的(它取決于保險事故是否發(fā)生),但實際上是確定的:購買保險即意味著得到了風險的保障,而且這種保障的保障程度非銀行儲蓄所能相比:只要繳納了足額的保險費,就能得到完全的、充分的保障。

  【啟示】

  保險有著儲蓄所沒有的功能。二者具有本質的區(qū)別,并不能作簡單的類比。并且,單純從風險保障的角度來看,保險的保障程度顯然比銀行儲蓄要高。

首頁 1 2 3 尾頁
責編:zhangjing0102
呼和浩特市| 汉源县| 丹寨县| 镶黄旗| 扎鲁特旗| 阿拉善左旗| 即墨市| 溆浦县| 司法| 九龙坡区| 铁岭县| 金川县| 玛纳斯县| 揭阳市| 永城市| 凤山县| 融水| 鄂托克前旗| 英德市| 曲水县| 波密县| 察雅县| 井研县| 清镇市| 衡东县| 宝兴县| 九龙县| 宁津县| 浦东新区| 乌兰察布市| 清河县| 福泉市| 泗阳县| 白银市| 嘉鱼县| 四子王旗| 亚东县| 砀山县| 德化县| 潮安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