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考《中藥炮制學(xué)》章節(jié)重點習(xí)題:第11章
第十一章 煅法
白礬
【炮制方法】
1. 白礬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搗碎或研細。
2. 煅白礬 取凈白礬,敲成小塊,置煅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至熔化,繼續(xù)煅至膨脹松泡呈白色蜂窩狀固體,完全干枯,停火,放涼,取出,研成細粉。
鍛制白礬時應(yīng)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不要攪拌。鍋溫不能太高,活力不能太大。
【炮制作用】
白礬酸、澀、寒。歸肺、大腸、肝經(jīng)。解毒殺蟲,清熱消痰,燥濕止癢。
白礬內(nèi)服清熱化痰,止血止瀉。用于癲癇,中風(fēng),喉痹。外用解毒殺蟲,收澀止癢,常制成散劑,含漱劑,洗劑使用,高濃度具有腐蝕性。用于胬肉、痔瘡、脫肛。
枯礬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減弱,增強了收澀斂瘡、止血化腐、生肌作用。用于皮膚濕疹,濕瘡及聤耳流膿,陰癢帶下,久瀉,便血等。
皂礬(綠礬)
【炮制方法】
1. 皂礬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打碎。
2. 煅皂礬 取凈皂礬打碎,置耐火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煅至汁盡、紅透,取出,放涼,研粉。
3. 醋炙皂礬 取凈皂礬打碎,置耐火容器內(nèi),加入醋,蓋好,置爐火上武火加熱,待皂礬溶解后攪拌均勻,繼續(xù)鍛至汁盡,全部呈絳色為度,取出,放涼,研粉。每100kg皂礬,用食醋20kg。
【炮制作用】
皂礬酸、澀、涼。歸脾、肝大腸經(jīng)。燥濕化痰、消積殺蟲、止血補血、解毒斂瘡。
皂礬一般不內(nèi)服,多做外用洗涂劑,偏于燥濕止癢殺蟲。用于濕疹、疥癬、瘡毒。
煅皂礬失水變枯,不溶于水,降低了致吐的副作用,增強了燥濕化痰的作用。內(nèi)服多煅用。
加醋煅不但降低了致吐的副作用,以利內(nèi)服,并增強了入肝補血、解毒殺蟲的功效。多用于黃腫脹滿,血虛萎黃,疳積久痢,腸風(fēng)便血。
赭石
【炮制方法】
1. 赭石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打碎。
2. 鍛淬赭石 取凈赭石小塊,置耐火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立即倒入醋液中淬制,如此反復(fù)淬制至質(zhì)地松脆,淬液吸盡為度,干燥后研粉。每100kg代赭石,用醋30kg。
【炮制作用】
赭石苦,寒。歸心、肝經(jīng)。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膩,涼血止血。
赭石性寒,偏于平肝潛陽,降逆止嘔,涼血止血。多用于眩暈耳鳴、嘔吐、噫氣、呃逆、喘息以及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
煅淬赭石質(zhì)地松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降低了苦寒之性,重鎮(zhèn)降逆之功緩和,具有養(yǎng)血益肝、收斂止血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及崩漏等。
爐甘石
【炮制方法】
1. 爐甘石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打碎。
2. 煅爐甘石 取凈爐甘石,搗碎,置耐火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放涼,取出,經(jīng)水飛制得極細粉,干燥。或取凈爐甘石,搗碎,置耐火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立即倒入水中漬淬,攪拌,傾取上層水中混懸液,殘渣繼續(xù)煅淬3~4次至不能混懸為度,合并混懸液,靜置,待澄清后傾去上層清水,干燥。
3. 制爐甘石
(1)黃連湯制爐甘石:取黃連,加水煎湯2~3次,過濾去渣,合并藥汁濃縮,加入煅飛后的爐甘石細粉中拌勻,吸盡后,干燥。每100kg爐甘石細粉,用黃連12.5kg。
(2)三黃湯制爐甘石:取黃連、黃柏、黃芩,加水煮湯2~3次,至苦味淡薄,過濾去渣,加入水飛后的爐甘石細粉中拌勻,吸盡后,干燥。每100kg爐甘石細粉,用黃連、黃柏、黃芩各12.5kg。
【炮制作用】
爐甘石甘,平。歸肝、胃經(jīng)。解毒明目退翳,收濕生肌止癢斂瘡。
爐甘石不生用,不內(nèi)服,而作外用。經(jīng)煅淬水飛后,質(zhì)地純潔細膩,適宜于眼科及外敷用,消除了由于顆粒較粗而造成的對局部黏膜的刺激性。采用黃連及三黃湯拌制,可增強清熱明目、斂瘡收濕的功效。用于目赤腫痛,眼緣赤爛,翳膜胬肉,潰瘍不斂,膿水淋漓,濕瘡,皮膚瘙癢。
山茱萸
【炮制方法】
1. 山萸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殘留果核。
2. 酒山萸肉
(1)取山萸肉,用黃酒拌勻,置適宜容器內(nèi),密閉,隔水加熱,燉至酒被吸盡,色變黑潤,取出,干燥。
(2)取山萸肉,用黃酒拌勻,置適宜容易內(nèi),隔水加熱,蒸至酒被吸盡,色變黑潤,取出,干燥。
每100kg山萸肉,用黃酒20kg。
【炮制作用】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補益肝腎,澀精固脫。
山茱萸肉長于斂陰止汗固脫,多用于自汗,盜汗,遺精,遺尿。
酒山萸肉以補腎澀精、固精縮尿力勝;酒蒸后借酒力溫通,助藥勢,并降低其酸性,增強滋補作用,多用于頭目眩暈,腰部冷痛,陽痿早泄,尿頻遺尿,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