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學考試《中醫(yī)學基礎(一)》復習題及答案
簡答題
1. “辨證”、“癥”、“證”、“病”的含義有何不同?“癥”、“證”、“病”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2. 五臟的功能和生理特點如何 ? 六腑的功能和生理特點如何 ?
3. 為什么稱“脾胃為后天之本”?
4. 何謂六淫?簡述風邪的性質(zhì)和致病特點 ?
5. “異病同治”與“同病異治”有何不同 ?
參考答案
1. “辨證”、“癥”、“證”、“病”的含義有何不同?“癥”、“證”、“病”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答:辨證:就是將四診( 望、聞、問、切) 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zhì)、部位, 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zhì)的證。論治,又稱“施治”, 是根據(jù)辨證的結(jié)果, 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癥: 癥狀, 包括患者的主觀感覺和醫(yī)生檢查所得的客觀體征。
證: 證候, 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 疾病,指機體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所發(fā)生的陰陽失調(diào)的病理變化總過程。
三者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聯(lián)系: 癥是疾病的現(xiàn)象, 是內(nèi)在臟腑病變表現(xiàn)于外的征象;而證則是揭示了疾病的本質(zhì), 是疾病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由癥組成; 病也是由癥組成, 在不同的病理階段又有不同的證,它是一種病理過程。
2.五臟的功能和生理特點如何 ? 六腑的功能和生理特點如何 ?
答:五臟:貯藏精氣,滿而不實。五臟:形態(tài)為實質(zhì)性器官;功能上“藏精氣”; 生理特性上“藏而不瀉, 滿而不實”。
六腑:傳化水谷, 實而不滿。六腑: 形態(tài)為空腔性器官;功能上“傳化物”傳化水谷; 生理特性上“瀉而不藏, 實而不滿”。
3.為什么稱“脾胃為后天之本”?
答:所謂“后天”, 即指人出生以后的整個生命過程, 包括生、長、壯、老、 已幾個階段。脾胃同居中焦,具有主運化的功能,是人體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并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人在出生之后,人體的營養(yǎng),機體生命活動的持續(xù)和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 均有賴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脾胃的功能健全才能不斷地化生和輸布營養(yǎng)物質(zhì), 以保證生人體長發(fā)育的需要,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故稱脾胃為“后天之本”。
4. 何謂六淫?簡述風邪的性質(zhì)和致病特點 ?
答:六淫: 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tǒng)稱。
、 風為陽邪,風性輕揚開泄, 易襲陽位; 因風善動而不居,具有向上、向外、升發(fā)的特性,故為陽邪。人體的頭面及肌表部位為陽位,也是風邪易侵之處,即易襲陽位。其性開泄是指風邪侵襲人體,易使腠理疏松、開泄,可見汗出、惡風等癥狀。
② 風性主動,善行而數(shù)變; 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風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的特點,故風性善行。如風痹證。風邪致病具有發(fā)病急驟變幻無常的特點,故風邪數(shù)變。如風疹病。
、 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感邪氣致病的先導,寒、濕、燥、熱等邪氣多依附于風邪而侵犯人體,如風寒、風濕、風熱等。臨床上風邪犯人,為病范圍廣泛,病種繁多,是引起各種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5. “異病同治”與“同病異治”有何不同 ?
答:異病同治: 一般情況下,異病異證需要不同的治法。但有些病常常有同一性質(zhì)的病機
和證候,可用同一種方法治療。如虛寒泄瀉, 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不同的病證, 如病機“中氣下陷”,可用“補中益氣”的方法治療。
同病異治: 一般情況下, 同病同證需要同一的治法。但有些病因病人身體反應不同,
而出現(xiàn)的證也不同, 因而治法也不同。如感冒有風寒和風熱的不同, 治法就有“辛
溫解表”和“辛涼解表”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