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自考 >> 模擬試題 >> 文學類 >> 音樂欣賞(一) >> 文章內(nèi)容

排行熱點

自學考試《音樂欣賞》隨堂試題及答案

來源:華課網(wǎng)校  [2017年1月6日]  【

  一、 名詞解釋

  1、 音樂織體

  答:通常指 多聲部音樂 縱橫關(guān)系 構(gòu)成的 總體運動形態(tài),它對于音樂 意境的描繪 及 形象的刻畫 有著 舉足輕重的意義。

  2、幻想曲

  答:16、17世紀時 指用 復(fù)調(diào)手法 寫成的 器樂曲,巴羅克時期具有 即興特點 的 鍵盤樂曲, 常用于 賦格 之前,與前奏曲性質(zhì)相同, 如 巴赫 的 《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18世紀末葉 演變成一種 表情豐富、情緒奔放、  性格突出、形式自由的獨立器樂 作品,19世紀 浪漫樂派 的 特性曲 也多用此名。

  2、 特性器樂曲

  答:是19世紀 浪漫主義音樂 的一種 體裁,由作曲家 自由發(fā)揮想象、個性化的、富于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  的器樂小品, 包括鋼琴小品,它的 表現(xiàn)形式 不拘一格,一般帶有 幻想性和文學性 的 題目。

  其結(jié)構(gòu)大都是三段式、復(fù)三段或變奏曲式,如 即興曲、進行曲、夜曲、諧謔曲、搖籃曲、隨想曲、前奏曲等。

  4、船歌

  答:源自 意大利威尼斯貢多拉 (一種平地狹長的輕舟)船工 所唱的歌曲,最早寫作這種船歌的作曲家是 法國的康普拉,后來發(fā)展有 器樂曲 和 聲樂曲 多種形式。

  大部分采用中速 的 6/8或12/8 拍子 均勻晃動 的節(jié)奏,描寫 輕舟蕩漾 的意態(tài)。也有四拍子的船歌, 如 柴可夫斯基的 《四季·六月》

  5、圓舞曲

  答:圓舞曲 又稱 “華爾茲”。起源于 奧地利民間 的一種 三拍子舞,17、18世紀 流行于 維也納宮廷。18世紀末 風靡全歐,至今 仍成為 通行于 世界各國 的交誼舞。舞曲的特點是: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伴奏每小節(jié)基本用一個和弦,強調(diào)第一拍的重音。有用于 聲樂 和 城市社交舞會 的圓舞曲,也有用于 音樂會演奏的 圓舞曲,還有的作為 交響曲內(nèi) 的一個樂章。

  6、小步舞曲

  答:起源于 法國民間 的一種 三拍子 的舞曲,法文意為 “舞步很小的舞蹈”十七世紀 傳入宮廷,后衍變?yōu)?3/4拍、 速度徐緩、 風格典雅 的舞曲,流行于整個歐洲,十八世紀 起常用于 “古代組曲” 或 “奏鳴曲”、 “交響曲” 中,作為 其中 一個樂章, 以用以 寫成 獨立樂曲者,大多為 三部曲式,其 中段 常用 三聲部 寫成,故稱 “三聲中部” 的沿襲至今

  7、諧謔曲

  答:一種 樂觀、幽默, 節(jié)奏突出, 速度較快, 三拍子的器樂曲,可作為 獨立的作品,也可作為 套曲中的 一個樂章,貝多芬 將這一體裁運用在 交響套曲的 第三樂章。取代了 古典樂派的交響曲 第三樂章的 小步舞曲的 位置。

  8、斯美塔那

  本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1884)是捷克民族樂派的奠基人,因而它又被稱為是“捷克音樂之父”。他是一位民族作曲家、鋼琴家和指揮家。斯美塔那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鋼琴,5歲能;海頓四重奏,6歲舉行了鋼琴獨奏會,中學畢業(yè)后他立志成為一名音樂家,來到首都布拉格是從與著名作曲家——捷克國歌的作者普羅克什學習作曲。斯美塔那一生作品非常豐富,最主要的作品是歌劇和管弦樂,如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和四重奏《我的生活》以及大型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等。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理想,斯美塔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長期承受著巨大壓力,他失去了三個孩子,他的新作上演屢屢受到阻撓和攻擊,最后他本人因神經(jīng)嚴重受損而導(dǎo)致兩耳全聾。但他的作品成為激發(fā)捷克人民的民族精神,爭取祖國解放的一面旗幟。1884年(60歲)斯美塔那因長期積勞成疾在布拉格去世。

  9、古典樂派

  古典(Classic)一詞源自拉丁文,原是典范、即奉古希臘(或羅馬)為典范而加以模仿的意思。古典樂派是指大約1750年——1830年間創(chuàng)作的音樂(即巴羅克之后與浪漫派之前)正是古典交響曲和協(xié)奏曲的發(fā)展時期。古典樂派的音樂是具有規(guī)則性本質(zhì)的音樂,明晰和平衡是其最大特點。在形式美和感情美之間相比之下更注重形式,而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只是作為一股潛流在完美、均衡的形式的之下流動的。

  10、拉赫瑪尼諾夫

  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1873年4月1日,拉赫瑪尼諾夫誕生于俄國的謝苗諾沃,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為業(yè)余鋼琴演奏家,其母充當他的第一位鋼琴教師。拉赫瑪尼諾夫從四歲開始習琴,10歲,拉赫瑪尼諾夫入讀圣彼得堡的音樂學院,19歲時,編寫了著名的《升c小調(diào)鋼琴前奏曲》,成為他于樂壇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拉赫瑪尼諾夫于莫斯科音樂學院第一榮譽畢業(yè),并開始他的作曲生涯。1906年,由于俄國政治上的動蕩,拉赫瑪尼諾夫舉家離開俄國暫居意大利,后來再遷往德國德累斯頓,期間他編寫著名的《第二交響樂》,并于歐洲多國巡回指揮。

  拉赫瑪尼諾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揮家,他于31歲擔任Bolshoi Theatre的指揮。在俄國,他被譽為最杰出的歌劇指揮。1943年3月28日逝世于美國。

  11、舒伯特

  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生于維也納。父親是弄明出身的小學教師。幼時從父親學小提琴,從兄弟學鋼琴,十一歲時進當?shù)厣駥W寄宿學校并系統(tǒng)學習作曲理論。17歲任小學助理教師。同年寫出著名作品《紡車旁的格萊卿》,在他短短的生涯中共寫有藝術(shù)歌曲600余首,9部交響曲、15部弦樂四重奏以及將藝術(shù)歌曲“鱒魚”寫進第四樂章的鋼琴五重奏,20部鋼琴奏鳴曲等作品。舒伯特的創(chuàng)作繼承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傳統(tǒng),同時廣泛地吸取了民間音樂因素,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嶄新道路。

首頁 1 2 尾頁
責編:zhangjing0102
龙陵县| 乌鲁木齐县| 栾城县| 论坛| 平塘县| 治县。| 义马市| 双鸭山市| 黄大仙区| 景洪市| 霍山县| 富民县| 乌拉特后旗| 仪陇县| 屏东市| 葫芦岛市| 钟祥市| 拉萨市| 淄博市| 石阡县| 吐鲁番市| 家居| 新民市| 石狮市| 资源县| 马山县| 襄樊市| 永春县| 湘阴县| 方正县| 鄂托克前旗| 三江| 威海市| 深水埗区| 水城县| 商城县| 普陀区| 平舆县| 监利县| 邹平县|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