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印刷原理與工藝》章節(jié)試題:第4章
第四章
1、平版印刷中,油墨和潤濕液的乳化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乳化對平版印刷的轉移有何利弊?平版印刷中,使用完全拒水的油墨行嗎?為什么?
答:平版印刷中的油墨乳化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由平印過程決定的:膠印機的印刷部分存在四種輥隙狀態(tài)。第一種輥隙是著水輥與印版空白部分的間隙;第二種是著水輥與印版圖文部分的間隙,此時在著水輥與印版的強力擠壓下,少量潤版液被擠入油墨造成第1次乳化;第三種是著墨輥與潤濕過的印版空白部分的空隙,又有少量潤版液被擠入油墨造成第2次乳化;第四種是著墨輥與印版圖文部分的間隙,因前面過程附著在印版圖文部分墨膜上的潤濕液微珠再次被擠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3次乳化。
平版印刷的過程決定了油墨的乳化是不可避免的,且油墨與適當水形成的W/O型乳化油墨的粘度有所下降,流動性改善,有利油墨的轉移。而絕對不乳化的油墨把印刷中強制擠入內(nèi)部的潤版液(水)迅速從油墨中離析出來,附著在油墨表面形成一層水膜,妨礙了油墨向橡皮布的轉移;此外,不能乳化的油墨的傳遞性極差,可能使印刷品發(fā)花。所以,絕對不乳化的油墨不適合平版印刷。
2、平版印刷中,水墨平衡的基本理論
答:水和油墨在接觸過程中,非圖文部分的水很難進入油墨中,油墨也很難浸入非圖文部分的水中,使印版非圖文表面的水膜和圖文表面的墨膜之間,形成更加接近理論上存在的分界線,達到油水互不浸潤的水墨平衡。
3、潤濕液主要有哪幾類?分析他們的特點
答:(1)普通潤濕液:普通潤濕液由于無表面活性劑,很容易造成油墨對非圖文部分的侵蝕,為了保證非圖文部分的穩(wěn)定性,要求用水量大。而過多的水會使紙張變形,造成印刷質(zhì)量下降。但成本低,配置簡單。
(2)酒精潤濕液:乙醇改善了潤濕液在印版上的鋪展性能,減少了潤濕液的用量。由于乙醇有較大的蒸發(fā)潛熱,揮發(fā)時能帶走大量的熱量,使版面溫度降低,網(wǎng)點擴大下降,非圖文部分不易起臟。
(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潤濕液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潤濕液,比酒精潤濕液的成本低,無毒,不揮發(fā),對膠印機的潤濕系統(tǒng)沒有特殊要求。
(4)強化水潤濕液 :潤濕液無需添加任何化學藥劑,省掉了配液的工序,降低了成本,不污染環(huán)境,特別適用于印版磨損率低的少批量短版印件。
4、潤濕液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有哪些?
答:(1)表面張力:決定潤濕性能
(2)pH:影響油墨轉移
(3)濃度:影響印刷質(zhì)量
(4)電導率和水的硬度
(5)溫度
5、印刷過程中,水量控制不合適會給印刷帶來什么不良的影響?影響潤濕液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印版的用水量?
答:不良影響:水分過大時,印刷品出現(xiàn)花白現(xiàn)象,實地部分產(chǎn)生所謂的“水跡”,使印跡發(fā)虛,墨色深淡不勻。與此同時,紙張的變形量增大,圖文套印不準,還會沾濕滾筒襯墊或使?jié)L筒殼本銹蝕等;水分過小時,先是在印品的空白部分出現(xiàn)墨污,引起臟版。隨著印刷時間的延長,油墨漸漸地堵塞了非著墨的部分,出現(xiàn)“糊版”,位于實地之上的網(wǎng)點區(qū)的淺底紋漸漸地被油墨堵死。
影響因素:
(1)潤濕液的種類
(2)溫度:蒸發(fā)消耗
(3)油墨的親水性:親水性小的油墨潤濕液用量小,膜層厚度隨著供液量的增大而減小。
(4)其他:圖文面積、墨層厚度;車間溫度和空氣流通;橡皮布疏水性和紙張的表面性質(zhì);印版砂目粗細;印刷速度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