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文化概論》章節(jié)試題及答案:第1章
緒論
一 為什么說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實質性含義是指:人化或人類化,即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念的過程。其體現即有自然面貌、形態(tài)、功能的不斷改觀;也有人類個體與群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和完善。
二 怎樣理解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的聯系和區(qū)別?
廣義的文化,著眼于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qū)別,著眼于人類卓立于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于物質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于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心態(tài)文化,又稱“小文化”。
書本緒論 為什么說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 文化結構的四層次包括哪些內容?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tǒng)說,即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注意:這里還是記住為好,六大系統(tǒng)可簡記為:社語俗物精藝)
四 怎樣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歷史的結晶,具有歷史性和現實性,不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chuàng)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