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刑事訴訟學》章節(jié)試題:第8章
第八章 證據
一、 單選題
1.根據《刑事訴訟法》的原理和有關規(guī)定,逮捕應符合“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法定證據條件。這一法定證據條件的完整、準確含義是指什么? ( D )
A.有證據證明發(fā)生了犯罪事實并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系該犯罪嫌疑人實施
B.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查證屬實
C.上述A、B兩項條件至少應具備其中的一項
D.上述A、B兩項條件應同時具備
2.對于下列四種證人,哪項不受法律追究?( D)
A.甲提供了次要犯罪事實,故意隱匿了被告人的嚴重罪行
B.乙提供了虛假的證人證言
C.丙有意提供了使丁(無辜者)受到法律追究的證據
D.戊由于怕報復,提供了沒有簽名的證人證言
3.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凡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那么下列選項中,可以作為證人的是哪個?( C )
A.人民團體 B.國家機關 C.自然人 .企、事業(yè)單位
4.下列對于收集、調取書證說法正確的是(D )
A.收集、調取證據應當是原件
B.收集、調取證據可以是原件
C.副本或復制件不得作為證據
D.書證應當是原件,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副本或復制件
5.李某在法庭上作證說,他曾聽徐某講述其如何殺害高某的經過。李某向法庭提供的證據,屬于證據分類中的哪種法定證據?( A )
A.證人證言 B.直接證據 C.無罪證據 D.實物證據
6.在一起誹謗案件中,藺某以李某捏造事實、誹謗自己,致使自己的名譽受到巨大損害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要求人民法院追究李某的刑事責任。在法院審理過程中,藺某和李某都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調取新的證據。據此,對于本案,負有證明責任的人員應當是( A )
A.藺某 B.李某 C.李某和藺某 D.李某僅有責任證明自己不構成犯罪
7青年邵某,死于一間破屋里。偵查人員在現場收集到一封信和一張字條,信的內容與案件無關,不過根據通信對方的姓名和地址查出了犯罪分子;字條的內容也與案件無關,但根據筆跡鑒定找到了字條的書寫人,從而發(fā)現了犯罪分子。關于本案中的證據的種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
A信件是物證,字條是物證
B信件是物證,字條是書證
C信件是書證,字條是物證
D信件是書證,字條是書證
8.在一起水上浮尸案的現場,偵查人員發(fā)現了一封遺書,根據遺書記載的內容,偵查人員推斷出死者的家庭、身份,同時,又根據筆跡鑒定,推斷出此遺書確實是死者所寫。對于本案中的遺書,屬于哪種證據:(C)
A書證
B物證
C既屬物證,又屬書證
D被害人陳述
9.涉嫌殺人的習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后,住同一小區(qū)的黃女士在向公安機關提供證言時說:由于她本人與習某有不正當性關系,因此她在某次與習某一起過夜時,聽習某講了他如何殺害被害人的事情。對于黃女士向公安機關提供的這段證言,屬于:(D)
A案件線索,而不是證據
B原始證據
C書證
D直接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