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章節(jié)習題:第9章
第9章 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標的物
一、單項選擇題
1.出口生絲計算重量的方法通常是按(C.公量 )計算的。
2.某外商欲購我“東風”牌電視機,但要求改用“幸!鄙虡,并不得注明產(chǎn)地和廠商名稱,外商這一要求屬于( B.定牌中性包裝 )。
3.國際貿易中最常見的計重辦法是(B.凈重 ) 。
4.在國際貿易中,適用于低值商品的計量辦法是( A.毛重 )。
5.對工業(yè)制成品交易,在品質條款中通常( A.使用公差條款 )。
6.下列包裝標志中,屬于指示性標志的是(A.小心輕放 )。
7.在我國的進出口業(yè)務中,“來樣定制”是指(A.憑買方樣品買賣 )。
8.在合同中規(guī)定“中國桐油,良好平均品質,游離脂肪酸不超過4%”。這種表示商品品質的方法屬于( B.品質機動幅度 )。
9.凡貨樣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一般不宜采用(D.憑樣品買賣 )。
二、多項選擇題
10.以說明表示商品品質的方法包括( B.憑標準買賣 C.憑說明書買賣 E.憑商標或品牌買賣 )。
三、案例分析題
11.我國某紡織品進出口公司以CIF條件與國外買方簽訂一份出口5000套西服的合同。貨到目的港,經(jīng)買方對貨物進行復驗后,發(fā)現(xiàn)部分西服有水漬。因此,買方向我方紡織品公司提出30%的扣價索賠。但當我方欲就此案進行核查時,買方已將該批西服運往他國銷售。
問:我方是否仍應賠償對方的損失?為什么?
答:我方不應賠償對方的損失。根據(jù)案情,貨到目的港經(jīng)買方對貨物進行復驗后,發(fā)現(xiàn)部分西服有水漬,因此,買方向我方紡織品公司提出30%的扣價索賠。但當我方欲就此案進行核查時,買方卻已將該批西服運往它國銷售,這表明買方對貨物做出與賣方所有權相抵觸的行為,導致買方事實上已接受了此貨物,從而喪失了向賣方索賠的權利。所以,我方不應賠償對方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