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章節(jié)習題:第4章
第4章 國家實施貿易政策的措施
一、單項選擇題
1.商品傾銷是一種 ( B.鼓勵出口措施 )。
2.在一定時期內,一國對某些商品的進口數(shù)量或金額規(guī)定一個最高限額,達到限額后便不準進口,這種配額方式是( D.絕對配額 )。
3.買方信貸是指( B.出口方銀行向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
4.在下列四種情況下,本國可對外國進行外匯傾銷的是 ( D.本國貨幣貶值10%,國內物價上漲8% )。
5.日本對茶葉農藥殘留量規(guī)定不超過百萬分之零點二,這種規(guī)定為(B.衛(wèi)生檢疫規(guī)定 )。
6.經濟特區(qū)一般設置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B.關境以外 )。
7.滑動關稅是指 ( C.差價稅 )。
8.因為旺季已過,或因公司改營其他業(yè)務,在國內市場上不能售出“剩余貨物”,而向國外市場傾銷,稱之為(A.偶然性傾銷 )。
9.美國、日本等國規(guī)定進口酒精飲料的消費稅大于本國制品,這種措施屬于(C.非關稅壁壘 )。
二、多項選擇題
10.普惠制的主要原則是(A.普通的B.非歧視的C.非互惠的 )。
11.關稅按照差別待遇和特定的實施情況,可分為(A.進口附加稅C.特惠稅D.差價稅)。
12.在原產地標準中,判斷實質性變化的標準有(A.加工標準B.增值標準E.完全原產地標準)。
13.發(fā)達國家限制進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主要包括(A.技術標準B.商品包裝標簽的規(guī)定D.衛(wèi)生檢疫規(guī)定)。
三、簡答題
14.簡要回答商品傾銷的三種類型及其特征。
答:(1)偶然性傾銷:這種傾銷通常是因為銷售旺季已過,或因公司改營其他業(yè)務,在國內市場上不能售出“剩余貨物”,而以傾銷方式在國外市場拋售。這種傾銷對進口國的同類生產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但由于時間短暫,進口國家通常較少采用反傾銷措施。
(2)間歇性(掠奪性)傾銷:這種傾銷的方法是以低于國內價格甚至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某一國外市場上傾銷商品,在打跨了或摧毀了所有或大部分競爭對手,壟斷了這個市場后,再提高價格。這種傾銷的目的是占領、壟斷和掠奪國外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3)長期性傾銷:這種傾銷是長期以低于國內的價格,在國外市場出售商品。這種傾銷具有長期性,其出口價格至少應高于邊際成本,否則貨物出口將長期虧損。因此,傾銷者往往采用“規(guī)模經濟”,擴大生產以降低成本。
15.簡述外匯傾銷的含義及其條件。
答:外匯傾銷是出口企業(yè)利用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的機會,爭奪國外市場的特殊手段。當一國貨幣貶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價格降低,提高了該商品的競爭能力,從而擴大了出口。條件:(1)貨幣貶值的程度大于國內物價上漲的程度;(2)其他國家不同時實行同等程度的貨幣貶值和采取其他報復性措施。
四、論述題
16.試述非關稅措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答: ①非關稅措施的制定與實施,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來比較迅速,程序也較簡單,能隨時針對某國和某種商品采取或更換相應的限制進口措施,從而較快地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诜顷P稅措施的保護作用比關稅的作用更為強烈和直接。一些非關稅措施如進口配額,預先限定進口的數(shù)量和金額,超過限額就直接禁止進口,這樣就能快速和直接地達到關稅措施難以達到的目的。
、鄯顷P稅措施比關稅更具有隱蔽性和歧視性。一些非關稅措施往往透明度差,隱蔽性強,而且有較強的針對性,容易對別的國家實施差別待遇。
17.結合非關稅措施內容,論述針對西方國家的中國出口商品“包裝不合格問題”論的應對策略。
答:(1)非關稅壁壘主要有進口配額制度,“自動”出口配額制度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十余種,目的就是貿易保護,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為了限制進口所規(guī)定的復雜苛刻的技術標準、衛(wèi)生檢疫規(guī)定以及商品包裝和標簽規(guī)定,這些標準和規(guī)定往往以維護生產、消費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而制定的,這些規(guī)定在一定條件下成為進口國家限制進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2)一些西方國家對于包裝物料、瓶型均有具體的規(guī)定和要求,進口商必須符合這些規(guī)定,否則不準進口和禁止在其市場上銷售。
(3)針對西方國家對我國提出的“包裝不合格”論,我國應該做到:①制訂嚴厲的檢測標準,②加強國際產品的認證合作,③完善環(huán)保法規(guī)國際標準,④利用世貿組織的原則合理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