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考《客源國概況》章節(jié)習(xí)題及答案:第2章
第二章 亞洲主要客源國概況
一、名詞解釋
1.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
2.敖包,蒙語“敖包”意即石堆,通常在行人經(jīng)過較多的大路旁,是蒙古草原上常見的供人祈禱、祭祀的場所,祭敖包是蒙古民間最普遍的一種祭祀活動。
3. 宋干節(jié)(“宋干”是梵語的譯音)又名潑水節(jié),泰國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每年公歷的4月13日到16日。節(jié)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干女神”,在游行隊伍經(jīng)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fēng)調(diào)雨順,然后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
二、簡答題
1.簡述日本人的姓名結(jié)構(gòu)、姓及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姓名多用漢字,姓在前,名在后,讀音仍用日語。日本人習(xí)慣只稱呼姓,一般不叫名。日本人一般跟隨父姓,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要隨妻姓。
日本人的姓有用一個漢字的,也有用幾個漢字的,F(xiàn)在日本人的姓氏常見的有佐藤、鈴木、田中、山本、高橋、中村、伊藤等,其中姓鈴木(Suzuki)和佐藤(Sato)的最多。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jié)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村、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現(xiàn)象、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yè)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中國經(jīng)由朝鮮到日本定居的移民的姓。
日本人的名是由一個漢字或數(shù)個漢字組成。日本人的名字的含義很豐富。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并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饑、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齡五十六歲而得名。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忠信等內(nèi)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征。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jié)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
日本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麗優(yōu)雅、讀音柔和的字詞,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以“子”字結(jié)尾是近代日本女名的一個特點,F(xiàn)在許多女名后面都帶一個“子”字。例如當(dāng)代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紀子、芹洋子的名就是如此。另外,以江、代、美、枝等字結(jié)尾的名也不少,如大關(guān)行江、字野干代、江上由美、太原富枝等。
2.簡述印度尼西亞人的姓名構(gòu)成。
印度尼西亞民族眾多,宗教信仰各異,因而其姓名的構(gòu)成也比較復(fù)雜。
伊斯蘭教徒或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的地區(qū)(亞齊、加里曼丹、爪哇等),人們常用伊斯蘭教名作為自己的名,如阿里(Ali)、穆罕默德(Mohammed)、馬哈茂德(Machmud)等。平民姓名各節(jié)間往往用“賓”(Bin,意為“某某之子”)或“賓蒂”(Binti,意為“某某之女”)連接。在這些地區(qū),只有貴族的姓才代代相傳。平民的姓,每代各異。巴厘島上的巴厘族信仰印度教,姓名與上述的情況相同。
基督教徒或受基督教影響較深的蘇拉威西島居民,不分貴族和平民,一般都用基督教名,也有固定的姓。如亨利·亞歷克西斯·魯?shù)婪颉さ倮瓲?Henry Alexis Rudolf Tilaar),“蒂拉爾”是姓,其余三節(jié)都是名。
3.簡述娘惹文化。
東南亞有個峇峇(bā bā)娘惹族群,是數(shù)百年前中國移民和馬來女人所生的后代,主要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爪哇一帶。新加坡、檳榔嶼、馬六甲、英屬殖民地的峇峇娘惹,又被稱為海峽華人。男的是峇峇,女的為娘惹。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來自歷史的某段時空,然后停格了,后來加入了馬來文化習(xí)俗的影響,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
4.簡述印度人的4大傳統(tǒng)儀式。
印度人有4大傳統(tǒng)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
1.生禮
在印度的傳統(tǒng)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jié)婚時,父母必須準(zhǔn)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后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2.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