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不足
1.概念
是指津液在數量上的虧少,導致臟腑、孔竅、皮毛等失于滋潤、濡養(yǎng),從而產生一系列干燥枯澀癥狀的病理狀態(tài)。
2.成因
(1)生成不足:如飲類攝入不足,或脾胃運化功能減弱等,可致津液生成不足。
(2)耗損太過:常見于三種情況:一是熱邪傷津,如外感燥熱之邪,或內生火熱等,耗傷津液;二是津液丟失過多,如多汗、吐瀉、多尿,以及大面積燒傷等,造成津液急性大量脫失;三是慢性疾病耗傷津液。
3.類型
(1)傷津(又稱“津虧”)
、賯蛑饕菃适。
②傷津常見于吐瀉之后;此外,炎夏、高熱、多汗、氣候干燥的季節(jié),也易引起傷津。
③傷津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口、咽、唇、舌、鼻、眼、皮膚等干燥不潤,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紅、脈細數等。急性大量傷津的(稱作“津脫”),可出現目陷(眼窩內陷)、螺癟(十指螺紋癟陷)、皮膚失去彈性、轉筋,甚至可見啼哭無淚、無尿、精神萎頓、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脈微欲絕等危象。
(2)脫液
、倜撘菏撬趾途⑽镔|共同喪失的一種復雜的病變。
、诿撘憾嘁娪跓岵〉暮笃冢蚓貌,或大面積燒傷的病人等。
、勖撘旱闹饕R床表現是:形瘦肉脫、肌膚毛發(fā)枯槁,或手足震顫、肌肉瞤動、唇裂、舌紅少苔或光紅無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