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化橘紅66g 陳皮44g 法半夏33g 茯苓44g 款冬花22g 甘草22g 瓜蔞皮44g 紫菀33g 麥冬44g 知母22g 桔梗33g 地黃44g 石膏44g 苦杏仁(去皮炒)44g 紫蘇子(炒)33g
制法:以上十五味,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化橘紅、陳皮、款冬花、苦杏仁四味用水蒸氣蒸餾,收集蒸餾液250ml;蒸餾器內(nèi)藥液濾過,濾液加乙醇使含醇量達(dá)到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其余法半夏等十味,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勻,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依法滲漉,收集漉液2700ml,與上述備用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與石膏水煎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06(50℃)。加入蔗糖80g,煮沸,靜置24小時,濾過,加
性狀:為棕黑色的液體;氣香,味甜、微苦。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兒童用量遵醫(yī)囑。
儲藏: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忌食辛辣油膩。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