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漆大姑
品名: 毛漆、毛七哥(《陸川本草》),毛七公、大毛七、算盆子、野南瓜(《南寧市藥物志》),漆大伯(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楊漆姑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藤籃果(《云南中草藥》),癢樹棵(《云南中草藥選》)。
漢語拼音: QIDAGU
拉丁名: 藥材Folium Glochidii Eriocarpi原植物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
英文譯名: Twig and leaf of Eriocarpous Glochidion, Eriocarpous Glochidion Leaf
中藥材基原: 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盤子的枝葉。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野間。
藥用部位: 本植物的根(漆大姑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中藥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酚類、鞣質(zhì)。預(yù)試全草含鞣質(zhì)、酚類。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煎劑用平板紙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藥性: ①《陸川本草》:辛澀,寒。②《廣西中草藥》:味苦甘澀,性平。
歸經(jīng): 胃、脾、大腸三經(jīng)
功效: 祛風(fēng)利濕、消腫止痛、清熱利濕、澀腸止瀉
性味分類: 祛風(fēng)濕藥,清熱藥,利水工
主治: 治急性胃腸炎,痢疾,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漆瘡,濕疹,皮炎。
用法與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內(nèi)服:煎湯,1.5~5錢。
選方: ①治漆樹過敏,水田性皮炎,皮膚瘙癢,剝脫性皮炎,蕁麻疹,濕疹:漆大姑鮮葉或干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②治急性腸胃炎,痢疾,脫肛,牙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痛:毛果算盤子全株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③治燒傷,濕疹:算盤子鮮葉,水煎外洗,或用根研末撒布創(chuàng)面。(《云南中草藥》)
各家論述: ①《嶺南采藥錄》:凡患漆瘡皮膚紅腫作癢,取其葉煎水洗之。②《陸川本草》:止血,驅(qū)風(fēng),消腫。治刀傷出血,血風(fēng)瘙癢,瘡癤痘毒。③《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利濕,破血。治跌打,蛇傷,漆蝕,瘡疥,痢疾。
考證: 出自《嶺南采藥錄》
藥材基原分類: 大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