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鮫魚翅
品名: 鮫鯊翅(《醫(yī)林纂要》),沙魚翅(《網(wǎng)目拾遺》),金絲萊(《本草求原》)。
漢語拼音: JIAOYUCHI
拉丁名: Musteius ManazoBleeker
英文譯名: Whitespotted smoothhound fin
中藥材基原: 為皺唇鯊科動物白斑星鯊 或其他鯊魚的鰭。
藥性: ①《醫(yī)林纂要》:甘咸,滑。②《食物宜忌》:味甘,性平。
歸經(jīng): 胃、肺二經(jīng)
功效: 益氣,開胃,補虛。
性味分類: 補益藥
主治: 治水腫,痰證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克
各家論述: ①《醫(yī)林纂要》:滲濕行水。②《藥性考》:清痰,開胃進食。③《食物宜忌》:補五臟,消魚積。④《閩部食疏》:益氣開膈,托毒,長腰力。⑤《隨息居飲食譜》:益虛勞。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綱目拾遺》:沙魚翅,干者成片,有大小,率以三為對,蓋脊翅一、劃水翅二也。煮之拆去硬骨,檢取軟刺色如金者。
藥材基原分類: 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