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獐牙菜
品名: 當藥(《內(nèi)蒙古中草藥》)。
漢語拼音: zhangyacai
拉丁名: 藥材Herba Swertiae原植物Swertia pseudochinensis Hara 1.雙斑獐牙菜Swertia 2. 腺鱗草Anagallidium dichotomum (L.) Griseb.bimaculata Hook. F. Et Thoms.Ex C. B. Clarke
英文譯名: Herb of Twospot Swertia, False Chinese Swertia Herb
中藥材基原: 為龍膽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東北、華北、河南、山東等地。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花期秋生于山坡、草地、林邊。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夏、秋采收,切段,陰干。
中藥化學(xué)成分: 當藥含當藥苦甙(Swertiamarin)約2~4%;還含當藥素(Swertisin)、黃色龍膽根素(Gentisin)、黃色龍膽根素葡萄糖甙(Gentisinglucoside)等。雙斑獐牙菜含異牡荊素(Isovitexin)、異葒草素(Homo-orientin);還含 1,3-二羥基-4,5-二中氧基氧雜蒽酮(1,3-Dihydroxy-4,5-Dimethoxyxanthone)以及該氧雜蒽酮的1-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3-o-β-D口比喃葡萄糖甙;又含當藥苦甙和當藥甙(Sweroside)。全草含生物堿、黃酮類和占噸酮類化合物。生物堿類有龍膽堿(gentianine);黃酮類有當藥黃酮(swertisin)、異葒草素(homoorientin)和異牡荊素(isovitex-in);占酮類有雛菊葉龍膽酮(bellidifolin,swertianol)、當藥占噸酮(swertianin)、甲基當藥占噸酮(methylbellidifolin)、對葉當藥占噸酮(decussatin)、去甲基雛菊葉龍膽酮(demethylbellidifolin)和去甲基當藥占酮(norswertianin)。此外,尚含齊墩果酸和當藥苦甙(swertiamarin) 0.9%-1.5%。
中藥化學(xué)鑒定: 取本品10g,加甲醇50ml,溫水浴中浸1h,濾過。取濾液1ml,加鹽酸4滴和鎂粉少量,水浴上加熱數(shù)分鐘,溶液顯桃紅色。(檢查黃酮)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當藥中分出的當藥苦甙,經(jīng)皮膚表面易于吸收,吸收后分解,生成Erythrocentaurin,可擴張毛細血管,并激活或促進皮膚細胞的酶系統(tǒng),提高皮膚組織的生化功能。靜脈注射當藥水溶液,能升高皮膚溫度,與擬副交感類藥物的作用相似。故認為可治療脫毛癥。另外,從日本當藥Swertia japonica Makino中提出的Swertinogen能保護四氯化碳對小鼠肝臟的損害,促進皮膚的氧化還原功能,其甲醇提取物有類放射線作用。
藥性: 苦,寒。
歸經(jīng): 肝、心、胃三經(jīng)驗
功效: 清熱,健胃,利濕。
性味分類: 清熱藥,利水藥
主治: 治消化不良,胃炎,黃疸,火眼,牙痛,口瘡。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每次5分。
選方: 治急、慢性細菌性痢疾,腹痛:當藥三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內(nèi)蒙古中草藥》)
考證: 出自《內(nèi)蒙古中草藥》
藥材基原分類: 龍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