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掌血的功能|臨床應用
【中藥名】飛龍掌血
【別名】飛龍斬血、見血飛、飛見血、三百棒。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叢林中。分布于湖南、廣西、陜西、四川、貴州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8-3厘米,有分枝。表面黃色或土黃色,有細縱紋及多數(shù)疣狀突起,突起處栓皮多脫落,露出鮮黃色或紅黃色皮部。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灰棕色,顆粒性,木質(zhì)部紅黃色,具密集細孔。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苦。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祛風止痛、散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
【臨床應用】用量6-15克,煎服。用治風濕痹痛、胃痛、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刀傷出血、痛經(jīng)、經(jīng)閉、阿米巴痢疾、牙痛、瘧疾。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
【使用禁忌】孕婦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