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百部的功能|臨床應用:
【中藥名】大葉百部
【別名】大春根菜、虱蚤草、穿山薯、百部。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向陽處灌木林下、溪邊、路邊及山谷和陰濕巖石上。分布于湖北、廣東、福建、四川、貴州。
【藥材性狀】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4厘米,直徑0.8~2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縱槽。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或暗棕色,中柱較大,中心類白。
【性味歸經(jīng)】性微溫,味甘、苦。歸肺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潤肺止咳,殺蟲滅虱。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止咳平喘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生用或蜜炙用。外用適量,水煎或酒浸。主治外感咳嗽,常配荊芥、桔梗、紫菀等。此外,可用生百部30克煎取濃汁30毫升,每晚臨睡時作保留灌腸,連用5天為一療程。另可用20%醇浸液或50%水煎液外用,滅頭虱、體虱及虱卵。近年來,用百部治療肺結(jié)核、百日咳、慢性氣管炎等均有一定療效。
【使用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