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詩文閱讀(20分)
(一)文言文對比閱讀。(15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I线又:“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7.解釋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屋舍儼然 (2)阡陌交通
(3)或請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數(shù)年之后
8“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的是什么?“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副怎樣的生活圖景?(3分)
9.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10.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話來說,起碼是因為那里沒有_______和______。陶淵明虛構(gòu)這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
(二)詩歌鑒賞(5分)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注釋:①式:語氣助詞,沒有實義。微:幽暗不明。②胡: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1、式微式微,胡不歸?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結(jié)合詩意簡要分析。(3分)
12、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