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618~713) :
1、以上官儀和杜審言、宋之問等宮廷文人為代表。他們總結了齊梁以來在詩歌聲調、韻調、對仗方面積累的經驗,明確了古近體的界限,對律詩的定型及繁榮發(fā)展做出貢獻。
2、以四杰一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為代表。他們的入主詩壇,標志著中下層文人打破了宮廷文人的一統天下。批判六朝文學,主張言志抒懷,詠嘆人生。詩風:綺麗婉轉,不脫六朝;剛建清新,啟迪盛唐。兩大樂府詩名篇:劉希壽《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
1、王、孟山水田園詩(清麗的疏淡的筆墨,描繪題詠山水田園。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體和律體)
2、高、岑邊塞軍旅詩
3、其他特色詩歌(王翰、王昌齡、李頎、崔顥、祖詠等其他個性特色詩歌)
兩大詩人: 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氣勢、奇特瑰麗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語言、飄逸不群的風格,抒寫拯物濟世的懷抱,揭露社會政治的黑暗,反應民生的苦難,藐視權貴,反抗禮教,成為反映盛唐時代精神風貌的一面鏡子)
2、杜甫(憂國傷時,譴責戰(zhàn)亂,哀恤民瘼,善于把時代的災難、民生的涂炭和個人的不幸結合起來,用典型事例反映現實,形成“沉郁頓挫”的風情)
中唐(766~859) :
與盛唐相比的變化:其一,內容上現實主義傾向有所加強,題材有所拓寬,如揭露商賈漁利,反映南國風情,描寫男女愛情,總結歷史教訓的題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眾多,風格各異。其三,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如以文為詩,以議論為傳,以律調入歌行,用傳奇的手法敘事寫人等。
1、元白新樂府運動及輕俗平易詩風(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等主張發(fā)揮詩歌的美刺作用,干預現實。以俗為美,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審美心理,成為當時影響最大的流派)
2、韓(愈)、孟(郊)、李賀等奇崛險怪詩風
3、其他特色詩歌:大歷詩風(大歷十才子;劉長卿、韋應物等)劉禹錫、柳宗元
晚唐(860~907) :
兩大詩人(小李杜) :1、杜牧(評記史詩,針砭時政的懷古詠史詩,《泊秦淮》)
2、李商隱(深于寄托,巧于比興;用典精工巧妙;語言精煉,注意錘煉實詞,選擇虛詞,運用疊詞)
兩大傾向: 1:重藝術的司空圖、韓偓、韋莊等
2:多諷喻的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