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釋下列詞語。(4分)
、倥沙勺荆
②適得其反:
2.第一段中三處引號的作用是 。(1分)
3.《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 總集,被 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分為“ ”、“ ”、“ ”三大類。(3分)
4.上文的論點是 ,作者主要采用了 的論證方法進行論證。(3分)
5.改正文中“英雄到大海救人”的報道。(3分)
原文:他昌著刺骨的寒風,邁著凍僵的雙腳跳入了沸騰的大海。
改正:
6.下面是一位年老的父親寫給兒子信中的一段話,它摘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名作《背影》。請用通俗的語言表述這位“父親”的話。(3分)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三)閱讀《最苦與最東》(節(jié)選),完成1——7題。(19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做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受了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的面,睡在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啵僦诩?鬃铀哉f,“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