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成績的因素
(l)力量因素,特別對下肢肌群的爆發(fā)用力能力,而且對踝關節(jié)的力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定跳遠的最后用力點是在前腳掌,甚至是腳尖,需要踝關節(jié)的跖屈用力有相當大的強度。
(2)協(xié)調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與下肢肌群協(xié)調用力的能力(包括踝關節(jié))。協(xié)調用力正確的標志是,髖、膝、踝三關節(jié)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協(xié)調的擺動,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
(3)臂的擺動作用,立定跳遠必須直臂擺動,擺幅越大,帶、領、提拉動作越強。請注意觀察,凡屈臂擺動者,必然造成上體的波浪動作,從而影響跳的遠度。
(4)能量的轉換,從站立狀態(tài)到下蹲狀態(tài),勢能轉化為動能,這樣就相當于有一定的助跑,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遠的遠度。
練習注意事項
(1)盡量選平坦又不過于堅硬的地面進行練習,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過滑的地面不宜練習。
2)提高爆發(fā)力的練習,重復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提高力量耐力的練習,重復次數必須在10次以上,并盡可能增加重復次數。
(3)立定跳遠動作中,從起跳到落地瞬間的幾個身體相關關節(jié)的角度(8個角度),對跳遠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較適合初中學生:
踝角53~57°,膝角90~96°,髖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踝角、膝角、髖角的角度決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響肌肉用力強度,角度偏小影響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決于肩部的柔韌和擺臂的速度,臂的擺動對維持身體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時對動作幅度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體的空中動作。前屈角過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體過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與大腿的夾角,小腿前伸會增加遠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這兩個角不但影響空中動作質量,對落地角也有直接影響。
落地角對成績有影響,在維持身體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