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題共11小題,共29分。1-4小題,每題2分;5-11小題,每題3分)
1.下面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雋永(juàn) 處理(chù) 言簡意賅(gāi)
B.肆虐(niè) 靜謐(mì) 巋然不動(guī)
C.造詣(yì) 漩渦(xuán) 拈輕怕重(niān)
D.供應(yīng)(gōng) 熾烈(chì) 渾身解數(shù)(jiě)
2.下列各句標(biāo)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
B.他是真的沒有聽到我的話呢?還是故意裝作沒聽見?
C.《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D.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注意從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經(jīng)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柳暗花明。
B.提高學(xué)習(xí)成績的不二法門就是正確的方法與刻苦用功的精神相結(jié)合。
C.這么多樹根在大地里觸類旁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的食糧。
D.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電腦學(xué)習(xí)班越來越多,簡直到了汗牛充棟的程度。
4.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事關(guān)全局、影響深遠的系統(tǒng)工程。
B.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獸醫(yī)學(xué)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滅活疫苗,在實驗檢測中,有效率可達100%。
C.生命之所以美麗,正在于它始終高揚著一個美麗的主題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蘊中,始終流動著人類對世界最純粹的良知與渴望。
D.經(jīng)過努力,使我市評為“2012年中國十大經(jīng)濟活力城市”。
5.下面對詩句的賞析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
A.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毛澤東《沁園春·雪》)
此句綜合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舞”“馳”“銀”“蠟”寫得有聲有色,把群山、高原寫活了。
B.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艾青《我愛這土地》)
此句暗示了詩人永遠不能回到這片土地的悲慘命運,略顯幾分傷感與無奈。
C.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xiāng)愁》)
此句以“淺淺”修飾“海峽”,說明海峽不是阻隔兩岸的障礙,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心愿。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此聯(lián)詩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為國捐軀、以死明志的決心。
閱讀《藤野先生》一文的節(jié)選文字,回答6~8題。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dāng)然是低能兒,分?jǐn)?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xué),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叭f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6.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中國是貧弱的國家,所以中國人必須努力學(xué)習(xí)。
B.對日本學(xué)生的懷疑,“我”決定努力學(xué)習(xí),提高成績,用實力消除他們的“疑惑”。
C.反語,表達了“我”對日本一些學(xué)生懷疑和歧視的極大憤慨。
D.表達了“我”對祖國早日強大的期盼。
7.對“也無怪他們疑惑”和“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兩句中的“他們”,理解準(zhǔn)確的一項是( )
A.前一個“他們”是指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學(xué)生,后一個“他們”指麻木的中國人。
B.兩個“他們”都指受毒害的中國青年學(xué)生。
C.前一個“他們”指日本軍人,后一個“他們”指日本學(xué)生。
D.兩個“他們”均指麻木的中國人。
8.“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的原因是( )
A.日本青年無視社會公德,“我”十分氣憤。
B.日本青年那一聲叫得特別大,影響了“我”觀看時事片的情趣,所以覺得特別“刺耳”。
C.日本青年為了報復(fù)“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敗,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厭惡。
D.日本青年看到槍斃中國人,幸災(zāi)樂禍,嚴(yán)重地傷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覺得十分“刺耳”。
閱讀《魚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9.對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過)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謂失其本心(自己的修養(yǎng))
10.下列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吆喝著你給你吃
B.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為了)所認(rèn)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C.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賢者能勿喪耳——(只不過)賢者能不丟掉它罷了
11.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選文第一段文字主要側(cè)重于講道理,第二段文字則側(cè)重于列舉事例。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這種本性”,即“羞恥之心”;用原文句子說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C.選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D.選文中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起到了突出中心論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