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閱讀(滿分:44分)
三、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7-12題。(共14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余為兒童時,聞山游者說峽山寺,難為儔①遠(yuǎn)地,嘗以為無緣能來。及茲獲游,周歷五峰,然后知峽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于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奇 ,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yuǎn),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乃知物之全能,難也。況求友擇人而欲責(zé)全耶?去其所闕,用其所長,則大小之材無遺,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難矣
【注釋】①儔(chóu):伴侶,此處用作動詞,結(jié)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會安定。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去.國懷鄉(xiāng) ( ) (2)至若春和景.明 ( )
(3)然后知峽山之名.于世 ( ) (4)去其所闕. ( )
8、選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至則無可用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學(xué)而不思則罔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9、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請從修辭運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選出對【甲】【乙】兩段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甲文先寫登岳陽樓所見的自然風(fēng)光,接著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B.甲文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寫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過寫童年時聽旁人的講述,從正面表現(xiàn)了峽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題發(fā)揮之作,寫峽山寺只是一個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議論。
12、【甲】【乙】兩文表達的主旨雖不同,但都會給人一定的啟發(fā),請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勀愕目捶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完成13—16題(14分)
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偕坛那嚆~鑄造業(yè)高度發(fā)展,青銅器工藝十分精湛。青銅是銅、錫、鉛的合金。商朝工匠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對各種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調(diào)配銅和錫的比例。鑄造鐘鼎,錫占六分之—;造斧頭,錫占五分之—;造戈戟,錫占四分之—
②青銅器的種類繁多,有禮器、飲食器、兵器、工具等數(shù)十種。最常見的有煮、盛食物用的鼎,飲酒用的爵等。青銅兵器有戈、矛、鉞、鏃等。青銅工具有刀、斧等,但數(shù)量不多,主要用于手工業(yè)生產(chǎn)。那時候,青銅是貴重金屬,很少用來鑄造農(nóng)具。不少青銅器鑄有裝飾花紋,花紋以獸面紋為主,如虎紋、象紋、龜紋等,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③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xiàn)了莊嚴(yán)凝重的風(fēng)格。A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鑄造這樣大型的青銅器,先要分別鑄出部件,然后再合鑄成為一個整體,工藝十分復(fù)雜,鑄造時需要二三百個工匠同時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B根據(jù)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這三種金屬的比例是比較合理的,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當(dāng)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大舉侵略中國。大鼎出土的消息傳出后,日軍派人四處搜索,企圖將它掠走。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文物,當(dāng)?shù)厝罕娫俅伟阉盥衿饋怼?箲?zhàn)勝利后,大鼎才被重新挖出。 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立即引起轟動。司母戊鼎的復(fù)制品作為中國人民的珍貴禮物,現(xiàn)已被聯(lián)合國永久收藏。
④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銅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多公斤,是采用分段澆鑄法制成的。青銅人像的眼睛很大,鼻梁直挺,耳垂穿孔,雙腳赤裸地站立在方座之上。這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莞弋a(chǎn)量、高質(zhì)量的青銅器折射出強盛國力的光輝,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
(選自初中歷史教材).
13、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述商朝青銅器工藝十分精湛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劃線句子A中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結(jié)合文章談?wù)勂渥饔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請對第③段劃線句子B中“根據(jù)測定”在文章中的意義作一點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侵華期間,日軍企圖掠走司母戊鼎,還犯下了許多滔天罪行。請你寫出1931年至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兩個主要歷史事件名稱,并談?wù)勀愕目捶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