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非常認同這句話。運動的好處多多,大家仔細來看.
正文如下
“零時體育計劃”帶來的改變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愿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發(fā)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人要快樂,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我們看到運動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奮,脾氣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們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系。血清素增加,記憶力變好,學習的效果也更好了。很多抗憂郁癥的藥都是阻擋大腦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腦中的血清素比較多。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系,它在面對敵人決定要戰(zhàn)或要逃時分泌得最多。正腎上腺素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所以學生心情愉快、上課專心,記得快、學得好,自信心與自尊心也提升了。
他們還做了一個實驗,將學生最不喜歡、最頭痛的課,如數學,排在上午第二節(jié)課上或下午第八節(jié)時上,結果發(fā)現上午那一組的學習比較好,好到兩倍以上。因為運動完的神經傳導物質在上午第二節(jié)課時還在大腦里,但是到下午時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一學期下來,這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規(guī)上體育課的學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減少了。在全美30%的人過胖時,他們學校只有3%。這些數據開始讓美國的父母看到運動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的幫助,就不再反對零時體育計劃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學校運動。現在美國已有很多州在推動這個零時體能運動。
研究者也發(fā)現在斯坦福成就測驗中,那些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勝過全體的67%,英文勝過全體的45%。2004年由小兒科醫(yī)生、認知科學家等組合的團隊對學生健康做了一個評估,發(fā)現一周只要運動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鐘,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記憶、注意力和教室行為的正向效果。
看到運動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的好處,學校體育課節(jié)數不但不該減少,還應該增加才對,我們應該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提升他的體能與學習效果。
運動是壞情緒的宣泄渠道
孩子的攻擊性,需要透過教育來引導、升華為正面行為。除了良善行為的認同學習外,多運動是很好的宣泄管道,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擁有正向的情緒。
很多父母覺得很奇怪,他的孩子從小捧在手心長大,不曾被打,也不曾看過別人被打,為什么進了托兒所、幼兒園后會動手打人?他從來沒有模仿的對象,這個暴力的動作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模仿的確是最原始的學習,既然沒有模仿對象,為什么會有這個行為出現呢?原來,它是從我們祖先——動物身上來的。動物在世界上生存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基因傳下去。為了傳基因,需要交配,所以弗洛伊德說“性是個本能”。我們也的確看到每種動物都有它自己種族獨特的求偶交配的方式,沒有人教都自然會,連關在籠子里長大,不曾見過其他同類的動物,見到異性,也會立刻展開它的求偶儀式,所以“性”是動物的本能。
為了達到這個“性”的目的,必須同時還要有另一個本能,就是攻擊性——擊退情敵,獨享交配權。在資源匱乏、“僧多粥少”的大自然里,攻擊性是我們祖先確;騻飨氯サ闹匾灸堋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動物的本性,方法是將這些野性變成公平競爭的運動技能,在合理的條件下發(fā)泄、紓解出來。
了解人的暴力、攻擊性的來源后,我們應該盡力推行體育,讓暴力有適當的管道發(fā)泄出來。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這個多巴胺促進我們的正向情緒,使我們不易得憂郁癥。運動還能加強團隊合作的默契,因為21世紀又回到了我們祖先生存的方式——用團隊的力量求生存,去并吞別的公司或跟別的公司競爭,不再像以前一樣單打獨斗了。
我們一向不注重體育,常把體育課調去補英文或數學,殊不知希臘人早在兩千年前就看到體育的重要性,他們的孩子16歲以前最注重的便是體育。有了強健的身體,知識才有意義;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話,再多的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
朋友的孩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向我訴說初中三年級的痛苦。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學校挪用體育課去趕學習進度,母親不準他放學后留在學校打籃球,要他節(jié)省體力念書。他說“剝奪了他生命的唯一樂趣”,因此他不知道為什么每天還要睜開眼睛。
我發(fā)現很多父母都有這種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系。有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生運動和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發(fā)現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劃后,學業(yè)成績也上升了。連50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劃后,心智的表現也比四個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對象是65歲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