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教育中,孩子的升學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多家長最關(guān)注的問題之一,部分家長認為中考前三個月或前半個月開始重點復習,幫助孩子提成績,拿高分就可以了。但是,北京新東方優(yōu)能一對一部劉曉娜老師表明孩子在初三這一年的不同的階段就會有不同的任務(wù),有學習上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調(diào)整。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努力,同時家長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說到這里就有很多家長迷茫了,不知道該怎么樣幫助孩子。
初三孩子的家長更需要學會等待和忍耐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花時間的,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有快有慢,是有個別差異的。有些孩子剛剛進入初二暑假就積極努力的為自己定目標,定理想的高中。但是大多數(shù)孩子確實沒有競爭意識,整天抱著手機追劇,打游戲。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需要的就是等待和忍耐,因為它包含著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信任,欣賞和期望。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育兒女媽媽的作用不可低估,媽媽的角色不可代替,初三的媽媽一定要和孩子常談?wù)勑。在交流的過程中你要和孩子聊聊時間的珍貴,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應(yīng)該對家庭有責任心,同時作為一名學生,要有自己的小目標等等。比如說在你下班做飯的時候,教孩子如何利用有效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讓孩子分擔家務(wù)并不會影響孩子學習,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動手的習慣,并且能夠從中體會到父母的辛勞。除了孩子物質(zhì)享受外。更需要給孩子精神上的關(guān)懷。
明確行為的準則但是不要強加于孩子
家長不應(yīng)該強迫孩子學習,強迫孩子在考試時名列前茅。對于孩子追劇,玩游戲的問題,應(yīng)該向孩子指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孩子不愿意完成,一定要弄清楚原因,慢慢的開導孩子,一定不能硬性規(guī)定“這次考試必須考第一,一定要上90分”看到這樣的話語,相信很多家長并不陌生。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樣嚴刑厲色的說教并不能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況,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不要教條主義,總是說“你看看隔壁家的小明,這次又進步了50名”,這一定是很多孩子最討厭的批語了,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有些道理要說清楚,避免孩子和他們比較。
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初三學習累,學習辛苦。生活上的事情全部媽媽包辦,其實這并不能幫助孩子成績提升,反而會養(yǎng)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學習之路不易,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或者孩子犯錯誤時,切勿當眾羞辱他,應(yīng)該與孩子真誠的交談,幫助他走出誤區(qū)。初三的孩子特別的在乎同學朋友的看法,作為家長一定要維護孩子的面子,有問題回家之后私下和孩子交流。
父母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的溝通和鼓勵上
最后對孩子的要求不可以太高,雖然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是父母應(yīng)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孩子溝通上,經(jīng)常給予鼓勵。愿2018年的新初三家長能夠陪伴孩子度過充實而緊張的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