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貴陽市中考語文試題把握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能力,緊扣時代脈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試卷體例穩(wěn)中有變,難易適中,緊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一
試題守正創(chuàng)新 難度有所降低
體例穩(wěn)定,穩(wěn)中有變。
2020年貴陽市中考語文命題試卷題型體例沿襲2019年中考及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基本題型,分為書寫、基礎積累、閱讀、語言運用、作文等五大版塊,相比2019年,部分小題略有變化,體現(xiàn)穩(wěn)中有變的規(guī)律。如:基礎積累中不再設置拼音、書寫正誤的辨別題,改為根據(jù)語境拼音書寫詞語,更加強調(diào)語文的運用能力。
難易適中,符合學情。
試卷難度和2019年相比略有降低,如:根據(jù)語境拼音書寫的詞語比較簡單,詩文默寫的10分基本都是經(jīng)典的句子,學生默寫難度不大,容易拿分。另外,分值由去年的8分增加到10分,體現(xiàn)對語文學習積累的重視,符合課標精神。閱讀理解沒有大分值的壓軸題,賦分分散,難度相應降低,既符合考試的命題規(guī)律,又符合特殊之年的學情。
設計友好,有利發(fā)揮。
由于命題者的精心選材和精心設計,閱讀材料和語言運用涉及學生親身經(jīng)歷見證的疫情和貴州“空中黔課”,材料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親切感,試卷題目設置遵循先易后難,答題時間和題目難度成正比,符合學生答題順序心理,試卷卷面圖文并茂,易于閱覽,命題者人文關懷有利于考生發(fā)揮水平。
二
精心選擇材料 落實立德樹人
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題
試卷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有機融入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基礎積累中根據(jù)語境拼音書寫詞語,對勞動者的贊美,這是今年語文試題的一個亮點。
精選材料,落實立德樹人
且不說試卷選材關注時政熱點,重視材料的思想性和價值意義。如:登頂珠峰的壯舉,民法典開創(chuàng)編撰立法的先河,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科技工作者的榜樣,大疫當前,來自中國的援助物資和醫(yī)療專家組體現(xiàn)的大國擔當,同時材料還巧妙滲透禁毒、防溺水安全等內(nèi)容。單是《一切都好起來了——關于疫情后城市重啟的通訊》這一閱讀語段就足見命題者的匠心。
首先,材料新穎。材料改編自《中國青年報》的近期通訊,雖然屬于社會熱點,但材料沒有被命過試題,體現(xiàn)考查材料的公平性。
其次,文章情感真摯,意旨高遠。文中主要以環(huán)衛(wèi)工人、外賣小哥、米粉店老板等人的視角反映疫情過后城市的重啟。提到疫情,每一位考生都是親身的經(jīng)歷者和見證者。從封城、封路、封小區(qū),到可以堂食、返校復學,如今安穩(wěn)坐在考場,從容參加考試,每一位考生都應該有體會。
命題者沒有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立德樹人、厚植家國情懷進行說教和空喊,而是將這一切巧妙地蘊藏于這些充滿煙火之氣的平凡人、平常事之中。相信考生讀完材料,對祖國制度優(yōu)勢、文化底蘊的自信心、自豪感會油然而生!耙磺卸己闷饋砹恕,面對歷史性的災難,語文學科以特有的文學詩意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人以溫暖和前行的力量。
《如果沒有我》關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科普說明文,文中所蘊含的知識性、科學性也會讓考生受益。文言文閱讀《小港渡者》揭示的“不可急躁、否則欲速則不達”的人生哲理發(fā)人深省。語言運用的辯論話題:“增強自信心靠自己還是靠外界?”關注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
考查關鍵能力 突出導向功能
精心設題,科學考查語文關鍵能力
命題設置一如既往關注和引導考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思維的訓練,閱讀能力品質的提升。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第8題“本文寫了眾多人物,下列選項中文章沒有提到的是”,第12題,“下列關于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性和技術手段的解說與文章內(nèi)容不符的一項是”,以及第14題根據(jù)結構圖,四個選項中與該段內(nèi)容不符的一項,考查了學生檢索、篩選、信息獲取的能力,只要考生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良好習慣,題目難度并不大。
理解能力的考查。第10題品析原句的表達效果,考查了“具有初步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符合課標要求。第11題,“文章開頭和結尾都寫到‘春天’,除了指隨著自然季節(jié)更替而來臨的春季,這兩處所寫的‘春天’還有哪些含義?”題目設置考查了考生“正確理解現(xiàn)代文作品的內(nèi)容”的課標要求。
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考查。如: 第9題,“記者最可能采訪并詳寫的是誰?”不但考查了考生整體閱讀的能力與習慣,也考查了考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第15題“表明你的觀點,并根據(jù)文章最后一段內(nèi)容簡述理由”,此題需要考生明確文本的思路層次,根據(jù)最后一段的關鍵信息作為論據(jù)進行簡述,同時考查了考生聯(lián)系生活和邏輯思維的綜合表達能力。
引導讀書,突出導向功能
例如:文學名著考查主要涉及《簡·愛》和《西游記》兩部作品,第一小題為《簡·愛》中簡來到桑菲爾德莊園的第一天晚上所見到的人物。由于是選擇題,其他選項都是不相關的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采用排除法,學生容易得出正確答案。第二小題為《西游記》孫悟空被師傅趕走之后,唐僧在寶象國遇難的相關情節(jié),要求填寫孫悟空被趕走的原因,還有唐僧被妖怪變成老虎后,是誰(白龍馬)解救師傅失敗被妖怪用滿堂紅打傷馬腿。由于《西游記》中孫悟空因為各種原因不止一次被師傅趕走,“三打白骨精”和“白龍馬”在名著片斷中并沒有呈現(xiàn),所以,如果考生僅憑故事梗概或觀看改編的影視,不去認真閱讀原著,理不清前因后果,抓不住關鍵細節(jié)和關鍵人物,有可能會被“白骨精”迷惑,或者認為白龍馬無法救人,答題失誤,造成“馬失前蹄”。不難看出命題者的導向,文學名著要想拿分,依然需要解決不讀書、讀書少、不讀整本書的問題。
回歸教材,挖掘資源
和近年來的命題趨勢一致,注重回歸教材。試題除了基礎積累材料很多都源自教材,閱讀理解雖然是課外材料,但是試題注意了將課外命題材料與教材內(nèi)容相結合,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題目設置大多都能從教材中找到相似的題型。
例如:閱讀理解第10題品析原句的表達效果,此類題目在教材中比比皆是;第13題一方面是句式的改寫,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對八年級教材中說明文語言生動性的掌握。語言運用版塊第21題的辯論話題形式:“增強自信心靠自己還是靠外界?”源于九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辯論”。還有第20題,課外古詩詞考查《新晴野望》和課內(nèi)詩詞《春望》的比較閱讀。所以,平時一定要重視教材的教學和課內(nèi)資源的挖掘,命題者的教學導向性是顯而易見的。
四
試題貼近生活 重視智慧啟迪
設置情景,聚焦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比如:語言運用中,第22題,疫情期間,“陽光校園·空中黔課”開課之前,要求考生對班委會準備發(fā)出居家學習倡議書進行修改;語言運用版塊第21題的辯論話題,重視了語言文字的整合與口語交際;第24題,整合表格內(nèi)容,續(xù)寫“陽光校園·空中黔課”的介紹。試題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著力考查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過程的學科認知能力,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參與社會實踐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文題目平中見奇,注重啟迪考生智慧
今年中考作文題目為《找到一個好辦法》,題目旨在引導考生關注學習生活,啟發(fā)學生思考社會人生,實現(xiàn)自我成長,只要考生認真審題,可寫的內(nèi)容題材很多,包括大家比較關注的的疫情題材。
寫作時要注意作文重要的三點要求:
➤首先明確是什么“辦法”以及用它來處理的事情或解決的問題,這是作文的主體;
➤其次,在行文結構思路要詳略得當,充分表現(xiàn)找到“辦法”的過程和“好”;
➤第三有邏輯地表達從中獲得的感悟和思考,加強辨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注意內(nèi)容立意的導向。應該說這個作文題目,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話可說,有法可想,有事可寫。區(qū)分度主要體現(xiàn)在找到“辦法”的過程和“好”表現(xiàn)是否充分,文章立意的高下,感悟思考是否具有深刻性。作文教學增強審題意識,重視真情實感,提倡獨立思考,反對宿構套作的導向十分鮮明。
2020年貴陽市中考語文試題把握時代精神,順應時代需求,對接課標精神,助力中考改革平穩(wěn)落地,接軌高考命題趨勢,在充分實現(xiàn)評價選拔功能的同時,積極引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