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乙】
沈宣詞嘗為麗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時,廄常列駿馬數(shù)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馬求售,潔白而毛鬣類朱,甚異之,酬以五十萬,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他日謁公遂問向時馬。公遂曰:“竟未嘗乘!币蛞,至則奮眄②,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終不可禁。翌日,令諸子乘之,亦如是;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詞。宣詞得之,復(fù)如是。會魏帥李公蔚市貢馬③ ,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閱馬,一閱遂售之。后入飛龍④ , 上最愛寵,為當(dāng)時名馬。 (選自《唐語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開封。②奮眄:舉頭斜視,不馴服的樣子。③貢馬:向皇帝進貢的馬。④飛龍:指皇家。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
A. 故雖有名馬 雖:即使
B. 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同“飼”,喂
C. 策之不以其道 策:馬鞭
D.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曉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偈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
(3)“也”常表示某種語氣,同時暗含情感。結(jié)合語段【甲】第一段的內(nèi)容,說說其結(jié)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4)聯(lián)系《馬說》,結(jié)合語段【乙】,簡述王公遂不能讓所買之馬成為“名馬”的原因。
【答案】 (1)C
(2)①喂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②客人答應(yīng)(把馬賣給沈宣詞),但(沈宣詞)還沒來得及給錢,馬就被將校王公遂買走了。
(3)暗含了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
(4)韓愈的《馬說》告誡世人,要想發(fā)據(jù)良馬的潛能,首先要深諳馬的習(xí)性,懂得如何駕馭,但王公遂買馬后一直“未嘗乘”,在騎馬失敗后,還“怒挺之”,最后轉(zhuǎn)手賣了,可見他不懂策馬之道,更沒有能力發(fā)掘良馬的潛能,故不能使其成為名馬。